原本以為新加坡不過是一個香港一樣大的地方,待上一個周末就足夠了。可哪怕是不去傳統的聖淘沙、動物園、烏節路,短短4天也覺得看不完這個新世界。新加坡不只是烏托邦,還是一隻嚇人的毒蝦。

繼續東南也各國空軍博物館這個系列吧,今天說的是新加坡空軍博物館。只是偶然在微博上看到有軍迷去了這裡,在巴耶拉巴空軍基地旁邊。很小但是很有特色的一個航空博物館。
新加坡奉行「毒蝦戰略」,即大魚想吃蝦,但是蝦是有毒的。新加坡雖小,但是龐大的技術裝備甚至超過了鄰國大馬和印尼的總和。國內總有文章笑話坡村是鼻屎國毫無縱深一共就破。殊不知新加坡的預設防線是在馬來西亞的國土上。不單在戰鬥機、驅逐艦數量上遠超對手,甚至還裝備了加油機、登陸艦這樣明的攻擊性武器。

一下車確實有些開眼了,幾架飛機直接架在柱子上,擺在空中,甚至駕駛艙中還有飛行員。一架是英國的獵人,一架是美國的A4,是上一代新加坡的主力戰鬥機和攻擊機。相當於殲六和強五吧。國內哪怕部隊自己的展品,都不見得像新加坡這樣全新刷漆威風十足的架起來。


作為門迎的獵人和天鷹。注意早期的新加坡空軍機徽是個八卦圖。

最吸引我們的照片就是這家E2鷹眼了,這種還在美軍航母上服役的預警機比我想像的龐大許多。機身上還寫著服役25周年紀念,真是感慨坡村對於國防的重視,這種本應出現在航展的機型,居然在博物館裡碰到。

門口的厄利孔35mm高炮,防空部隊也是空軍的一部分。



展館不大,一層大廳停放著一些歷史機型。這架雙座版的A-4天鷹很有特點,上下錯位的布局方便降落,下面還掛著夥伴加油吊艙。


還有這架特殊的獵人,並沒有傳統的機炮,而是掛在了4枚響尾蛇飛彈,專用截擊型。一個小城市裝備這麼專業的機型確實讓人很吃驚。



這架是普通版的A-4「天鷹」輕型攻擊機。中間掛架掛載了藍色的小型訓練炸彈。當年馬島戰爭,阿根廷空軍就是用A-4突擊英軍艦隊,用傳統炸彈擊沉了考文垂號、熱心號、羚羊號。


英國的第一代防空飛彈,獵狗。類似我們的紅旗2。這種級別的防空飛彈,也是東南亞少見的。發射時候先由四個助推器點火,達到一定速度後啟動衝壓發動機。早期超音速飛彈的動力方式。


UH-1直升機,越戰美軍最常見的通勤直升機。似乎裡面的空間也不大。

更古老的F-94戰鬥機,是第一代的戰鬥機了。不過打不過米格-17早早退役。

看到新加坡空軍現役機型的展板,還吃驚的發現了美軍標配的KC135加油機。話說由於空軍基地有限(畢竟只是一個城市啊),新加坡已經裝備了近百架的F15、F16,但其中半數以上部署在美國、澳洲等海外基地訓練。發生戰事,確實需要加油機把這些飛機接回來了。這樣的空軍陣容相當豪華,足夠單挑任何東南亞國家了。

在博物館旁邊,還能看到基地的F15升空訓練。只是到處看到這樣的牌子,就早早把相機收好了。這就是東南亞的毒蝦---新加坡空軍。這種不計成本的武力積累,換回的是華人在異族包圍下的尊嚴。和傳說的一樣,新加坡的士兵都帶著眼鏡像個玩wargame的大學生,毫無殺氣。但空軍們精心維護著自己的裝備和博物館,將自己認真對待軍備和國防的態度展示給對手,換回了建國50年的和平。

離開空軍博物館,下一個博物館就是國家博物館了。作為旅途的尾聲,讓大家對這個小國留下更深刻的思索。。。。。but,由於大部分是英文展板,給團友翻譯實在太痛苦了,自由參觀請慎重.....

博物館內容也不會太多,畢竟只是一個城市。如同南寧博物館只能從動物說起才能湊齊完整的故事,而新加坡歷史大部分都在近代。被日軍的侵占、與馬來的合併、獨立後對自己生活方式的保持......隱約能體會出這個城市奮鬥的歷程。一本60年代的教科書《我底祖國》,卻畫著馬來半島,反差出這些華人為了立足與此,做出了很大的犧牲與努力。

這裡是新加坡,不是另一個中國。如果不是受到了排斥、歧視、戰亂、貧窮,坡村人在200年前也不會找到這個荒蕪的沼澤地,願意放棄自己的國家、故鄉,只是帶來了傳統、宗教、文化。這種跨越種族的融合,漸漸形成了新的祖國。華人的佛像、印度的神塔、白人的教堂、馬來的清真寺,一切外來之物都可以在此立足生根。

萊佛士廣場下,一個白人、一個華人、一個馬來人互相交談,這就是這座城的寫照。在這裡,沒有國家、歷史、傳統的束縛,你可以try everything。

而在文化的差異下,傳統不是消亡,卻更加鮮明了。「威儀體育會」、「感天大帝聯誼會」、舞獅隊等等,似乎民國才能看到的詞彙又出現在街頭巷尾。雖然已經融合,但大家卻更在意各自的傳統,哪怕是近似於迷信的展示,也不能輸給其他族群。反觀我自己,雖然號稱全國第一大少數民族,卻早已被同化得只剩張身份證了。

離開酒店的自助早餐,來街邊吃一碗雲吞麵。什麼繁華啊毒蝦啊祖國啊立刻拋到腦後,只剩下愜意的享受這種異鄉的傳統。

因為差異而更加珍惜傳統,因為弱小而更加嚮往強大。這就是坡村,成為一隻毒蝦,來保護所以來此尋求夢想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