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高度開放的嚴明法治國家,國民素質和經濟形勢一直是東協之中的最佳,其也是眾多高收入家庭理想的移民國家。
然而新加坡作為島國,規模有限,一些眼界開闊不拘於毫釐之間的新加坡人,也在全球化的大潮中,前往世界各地學習和工作,甚至移居生活,據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數據,過去三十年,有11萬9830名新加坡人移居東協各國。

在新加坡快速發展之初,由於其早年被英殖民的歷史,以及大英國協國家的政治原因,英國一直是新加坡人首選的移居地,到1990年,有3萬3千人移居英國,是新加坡人的第一大移居國,移居人數遠超東協大多數國家,基本與移居至馬來西亞人數持平。

而到了2000年,由於新加坡政經各界與英國的逐漸脫鉤,以及新加坡人的觀念不斷改變,馬來西亞成為了新加坡人最佳的移居地,馬來西亞在地緣規模上比新加坡廣闊三百倍,正處於發展的快車道之上,而兩國文化也有著一定程度的相似,所以有這樣的結果也並不奇怪。

由於數據統計的是東協國家,所以中韓並不在其中,然而新加坡人在中韓的人數也一直不少,但新加坡更多地視東協國家為經濟腹地,所以選擇馬來西亞、印尼、泰國、菲律賓等國的新加坡移居者近年來呈倍增趨勢。
當然,還有一些值得注意的數字——新加坡的本地外來人口之中,44%都來自馬來西亞,這些外籍人士為新加坡的基礎發展注入了鮮活的勞動力,並且由於兩國毗鄰,兩國人民的來往也是頗為頻繁的。

而我國國民在新加坡的外籍人數中的占比為18%,排名第二,僅次於馬來西亞,我國是人口大國,在許多國家的外籍人數之中,都能看到我們國家的名字。
然而我們也要注意一點,中國雖然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人口輸出大國,但同時也是最難移民、入籍的國家,每年我國批准入籍的人數不超過四位數,批准永久居民人數也是非常少的,所以在選擇更換國籍時,一定要謹慎思考。
一旦國籍更換,再想回歸國籍,困難就異常得大,許多知名的影星、富裕家庭近些年來想要回歸國籍也是困難重重,而我國目前的發展形勢長期看好,所以在選擇未來人生走向時,我們要更加謹慎認真。

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政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馬修博士(Mathew Mathews)指出,新加坡人向來對於已開發國家的機遇更有興趣,但隨著東協出現更多機會,他相信國人對於東協抱著更開放的心態,再加上國人精通英語並接受高等培訓,符合東協國家的人才需求。
另一方面,聯合國的數據也首次披露了新加坡外來人口具體來自哪些國家和地區。在新加坡工作和定居的外來人口中有44%在馬來西亞出世,居首位。
第二大外來人口則來自中國大陸,占18%。來自印尼的外來人口規模則排第三,占6.4%。緊隨其後的是印度人(5.9%)、巴基斯坦人(5.1%)和孟加拉人(3.2%)。從香港和澳門這兩地區前來新加坡生活的人,則占本地外來人口的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