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了

2019年12月23日   •   4萬次閱讀

近幾年,移民選擇新加坡的人越來越多,而且加上現在香港局勢動盪,新加坡又放開移民政策,在新加坡華人占比70%,可以說是最適合華人移民居住的國家了,身邊也有很多朋友都已經拿到了新加坡的PR,當然,PR也並不是那麼好拿的,每年新加坡政府都會給出一定的配額。

根據我們申請的眾多案例,我們總結了10個小竅門,這10點在申請PR的時候還是比較重要的。

簡歷

每年申請PR的數量巨大,ICA審查工作量自然就很大量,就像我們小時候考試參加考試一樣,寫的一手好字整潔的卷面,這樣都是可以為你的試卷增色加分的,所以在所以在申請表上附上一張兩頁的簡歷,標示出所有的重點,讓人一目了然。

這樣工作人員可以在繁雜的申請表中較快的識別出你的優勢。

學歷

高學歷人才在哪裡都搶手,不過這也並不是唯一的標準,我就聽同事說過,曾經有一對博士夫婦一起申請PR然後慘遭拒絕的案例,也有高中文憑的申請者獲得PR的案例。

只能說學歷高可能會有利於申請者,學歷並不高的可以選擇考取一些專業資格證書,以表示自己也是一直在努力奮鬥的。

年齡

新加坡2018年至2019年65歲及以上居民人口的比例,亦由同期的13.7%上升至14.4%。老齡化較嚴重,所以年輕人們通過的幾率更高。申請人年紀輕,自然意味著他們會有更多的時間可以為新加坡「做貢獻」。

然而,申請永居並不只是看年齡這一點,還需要結合申請人軟性條件的結合。對於中年企業家創業者成功獲得永居也比比皆是。畢竟每個國家都是希望有才幹的人士成為其潛在的公民人選。

職位

申請人的職位越高,工資越多,通過的幾率就越高。畢竟一個國家的發展主要靠的是人才。申請人職位越高,則證明他的實力越強,對於這樣的申請者,新加坡政府肯定是想要留下的。

行業

新加坡是一個依靠進口的城市,因而它們更加的重視知識密集型產業,所以研發的程式設計師們或者從事朝陽產業的人員獲得PR的幾率會高一些。

如果你是自己創業或者在為哪家公司工作,只要是知識密集型的行業從業經驗,都會為你的檔案加分的。

居住時間

雖然在新加坡工作半年後就可以申請PR了,但是最好還是稍微等一等。等待時間因申請人持有準證的種類而異:EP最好等2年,SP最好等3年。

新加坡是沒有移民監的,但是建議申請人能儘量長期居住在新加坡,比如每年住滿半年,如果因為需要兼顧兩國生意或家庭原因無法逗留太久,建議可以選擇後期能住的時候再來申請PR,或者用其他個人的優勢來湊彌補居住太短的問題。

申請PR,其中一個最直觀的其實就是看你的逗留期,這不僅可以說明隨著長時間的居住申請人更加融入本地文化及社區,同時也代表著申請者在這裡做出更多貢獻。

家庭關係

如果有長住新加坡的直系家庭成員那是很加分的,比如父母或者配偶子女之類的。如果家庭重心在新加坡了,也算能體現出申請者家庭重心在新加坡以及堅定移居意向。

回饋社會

義工和捐獻是很大的正面因素,這表示申請人願意在工作之外為新加坡社會添磚加瓦。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一次性捐款或者偶爾做一次義工並沒有益處而且也不建議申請前臨時去做,這會讓ICA認為你是為了通過申請才做的,所以建議大家做一個長期規劃。

例如主要申請人因為工作忙碌無法去做義工,那麼陪讀的配偶或者持有家屬准證逗留在新加坡的配偶也可以去做義工。另外你可知道,捐款款額是可以在每年個稅申報時申報上去並抵消需繳納的個稅金額的。

推薦信

如果能找到本地「德高望重」的重要人士為你寫推薦信,那自然再好不過。可以算是加分文件。現在是網申PR的時代了,只要對PR有加分的文件都可以上傳,特別是像小編當時申請的PR的時候特別KIASU(怕輸),把感覺良好的文件都提交了上去。

融入新加坡

之前有新加坡議員建議,PR的申請條件應更加嚴格,可以在現有程序上讓新加坡人和社區也參與批准程序,比如要得到5至10名新加坡人的支持。

雖然這僅僅是建議並沒有實施,但是融入新加坡社會還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如果申請人母語不是新加坡四種官方語言之一,那麼最好學習其中至少一種並取得相應的證明。讓自己讓家人融入新加坡社會,對於全家申請PR的家庭來說會有更大的幫助。

申請流程

網上填寫申請表格並提交要求文件(2020年要全面實行網上提交申請)

準備出生證、結婚證、學歷證、工資單等等

父母的身份證明材料

不同的申請人所需要的材料會有些不同

可以參考往期的文章:新加坡PR申請政策再次放寬?

註:申請前一定要將需要的文件全部準備好,不建議先提交部分再補交(時限168小時)

這裡就可以找專業的團隊來對資料進行整理上傳啦,

可以讓你省下很多的時間去做其它的準備。

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