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道存教授介紹
詹道存教授(Prof Cham Tao Soon) 於1981年成為南洋理工學院(Nanyang Technological Institute, NTI)的校長。他一直擔任當時的NTI校長直至1990年。1991年NTI改組後,他擔任首任南洋理工大學(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NTU)的校長至2002年12月。詹教授於2007年7月23日被NTU授予名譽校長頭銜。
詹教授擁有英國劍橋大學的流體力學博士學位,並獲得了許多獎項,包括新加坡政府授予的公共管行政理金牌和傑出服務令。

詹道存教授,來源:海峽時報
詹教授在新出版的自傳《Life At Speed》中有這麼一個預測:也許未來有一天,每個人在正式進入大學前都需要先上理工學院。現年81歲的詹教授說:「計算機越來越智能,很多事情我們很難做得比計算機更好。」
「真正需要的是技能。我不僅指手工技能,還包括能夠解決問題的能力。」

來源:海峽時報
詹教授認為,理工學院(Polytechnic)是掌握這些技能的最佳場所。他說:「要學習更多有關人工智慧和工業4.0的知識,以為未來做好準備。」他補充說,他對AI應用於物流,投資和醫療技術的方式感興趣。
就業指導應多元化
「創建大學是為了教學生,但是我們在研究上花費了很多。我認為我們對排名過於重視。」
詹教授表示,只有一小部分畢業生進入頂尖公司和公務員隊伍,我們沒有為許多將會進入中小型企業的學生做好充分的準備。在中小型企業工作非常不同。畢業生會面臨多元化的工作需求:財務工作,法律,公共關係,人力資源等不同領域。

詹教授於1986年在他的辦公室里,牆上見為南洋理工學院制定的總體規劃
來源:海峽時報
對於選專業的建議
「許多父母要我給他們的孩子一些選專業的建議,因為孩子不知道他們想做什麼。如果您的孩子沒有偏好,我的建議是選擇工程專業。這是最靈活的。各行各業的人都是經過培訓的工程師,工程學教您如何解決問題。生活不過是解決問題。」

詹教授自傳,來源:海峽時報
新加坡大學畢業生過剩嗎?
詹教授說,如果對學生進行良好的培訓並且「知道如何根據經濟需求發展」,他認為這不是問題。之前他與新加坡國父李光耀談到過這個話題,李光耀認為,無論學習什麼課程,大學都應該教給學生實用的知識。
詹教授回憶說:「我說,理想情況下,我們會開設滿足經濟需求發展的課程。另外,因為每個父母都希望他的孩子擁有學位,所以課程經常爆滿,供不應求。」
李光耀當年則對此表示:「你應該先確保他們能夠接受到優質的教育,其次才考慮去順應經濟發展需求。你看看美國,許多執行長都沒有接受過專業方面的培訓。大學是對社會需求而不是經濟需求的回應。」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來源:海峽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