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年最新的外派員工城市居住調查報告中,新加坡繼續穩踞16年來全球第一名的寶座。新加坡是亞洲最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之一,被譽為「亞洲四小龍」之一。
CNC小編今天就深入解析一下 精密製造加工行業 在這樣一個小國的國民經濟中處於什麼地位,以及國家是怎麼認識它的重要性和如何在國策中實施的,或許對大家有所觸動。

從中國看精密製造工程業
蘇州工業園區位於蘇州東邊,行政面積278平方公里,是中國和新加坡兩國政府間合作的旗艦項目,改革開放試驗田、國際合作示範區,蘇州工業園區開展開放創新綜合試驗,蘇州工業園區成為全中國首個開展開放創新綜合試驗區域。
蘇州工業園區官方網站統計數據顯示,園區2013年地區生產總值1900.02億元,人均GDP為26.7萬元,以占蘇州市3.4%的土地、7.4%的人口創造了15%左右的經濟總量,並連續多年名列「中國城市最具競爭力開發區」。
李光耀如是說
「即使老師再好,學生不好也是不行;而在中國,學生比老師更好。」他說,「新加坡把蘇州工業園區這個引擎點燃了,中國政府讓它們在運作。」他認為當初新加坡投資蘇州工業園區對中國後來其它地區發展是有相當積極意義的。

李顯龍如是說
李顯龍總理表示,新加坡在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方面的能力,將有助繼續推動經濟發展,並確保新加坡成為一個現代化、具前瞻性和科技先進的社會。

李總理在新加坡科說:新加坡注重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教育,使新加坡從第三世界國家躍升成為已開發國家。新加坡人也從中掌握解決和分析各種問題的能力。
從新加坡看精密製造工程業
精密製造工程是製造業的支柱
精密工程業 (PE) 是航空航天、石油與天然氣、醫療設備和電子產品等多種產業的支柱產業。
無論是在製造最小的半導體晶片、最尖端的醫療設備,甚至是最大的石油勘探鑽頭, 精密工程業都是支持各類製造業背後的關鍵產業。
新加坡精密工程業的發展始於上世紀70年代,以支持最初的製造業投資。目前,該行業已發展到擁有約2700家精密工程業公司,當中既有中小型企業(SME),也有大型跨國公司(MNC)。新加坡也成為許多公司的區域總部和研發中心。
全球精密工程業中心及綜合製造業樞紐
與全球企業攜手合作
新加坡的精密工程業涵蓋了從承包製造商到全面解決方案供應商(例如具有設計、原型測試、生產和供應鏈管理能力)等各類公司。精密工程業所具備的獨特優勢使新加坡能在航空航天、半導體設備、石油與天然氣設備等領域取得全球領先地位與種種成就的關鍵之一。
建立連接
在企業藉助新加坡強大的供應商基礎以及與區域良好連接能力的同時,精密工程業也取得蓬勃發展。更重要的是,新加坡完善的研發基礎設施為這些公司提供了明顯的競爭優勢。
製造業——新加坡經濟的重要支柱
精密製造業是新加坡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之一,產值占國民生產總值(GDP)的20-25%。重點產業群組包括:電子業、化工業、生物醫療科學業、資訊通信和媒體、物流業和運輸業。
正當新加坡製造業競爭日趨激烈之時,製造業固定資產投資(FAI)也上升到新的水平。雖然全球經濟衰退,但固定資產投資仍維持在高水平,達到了2011年預測的最高數額——118億新元。

清潔能源、環境與水源、自然資源等新增長領域,補充了現有的關鍵產業群組。投資來源也擴展到大洋洲、中國和印度等地區。
新加坡的精密工程產業優勢
綜合製造業能力
精密工程業是很多行業——包括綜合設備、航海、航空航天、石油與天然氣及醫療設備等的核心推動產業。它是設計製造綜合性機械與精密部件的關鍵技術, 從最小的人工機械心瓣中的半導體晶片、堅固的深海勘探鑽頭,到複雜的飛機引擎,無不藉助於精密工程業。新加坡精密工程業已取得長足發展,例如持有製冷壓縮機的全球市場的10%,助聽器市場的30%,及半導體引線焊接機市場的70%。新加坡也是亞洲領先的石油與天然氣設備的生產基地,以及航空航天維護、修理 和大修基地。
全面的工程業能力
新加坡精密工 程業已從簡單的承包製造商蛻變成為提供全面解決方案的供應商,並擁有強大的設計、原型測試、生產和供應鏈管理能力。而新加坡政府提供的供應商發展計劃,旨在鼓勵供應商公司提高他們的業務能力並與大型公司建立業務聯繫,並促使半導體設備、航空、醫療技術和電子等領域的原始設備製造商與承包製造商、供應商建立業務關 系。因此,在擁有2700間精密工程業公司的基礎上,新加坡能夠提供廣泛的產品和服務。
高熟練度的人力資源
新加坡有充足與優質的精密工程人力資源以滿足企業的業務需要。但我們仍在不斷地提升自己,並在預期需求來臨之前做足準備。2007年10月,精密工程人力資源獲得 7600萬新元的項目投資,以發展新一代的精密工程技能,同時提升並深化現有的精密工程勞動團隊的技能。作為此計劃的一部分,新加坡更是設立了的數碼和精密工程中心,以培養精密工程專業人士。中心位於南洋理工學院內,在2010年1月正式開幕。

新加坡精密工程產業信息
新加坡精密工程業2009年的產值達183億新元(約占製造業總產值的9%),該年度的行業年增值達56億新元。
精密工程業在2009年的就業人數達91,300人,即製造業總就業人數的22%。該行業共有約2700間規模不等的公司,涵蓋了中小型企業和大型跨國公司。
新加坡精密工程業的獨特優勢,成就了其在全球的領先地位。新加坡已持有全球後端半導體設備10%的市場占有率。此外,新加坡精密工程業的強大技術也吸引了全球十大晶圓製造設備公司中的9間公司向新加坡供應商進行大型採購。
新加坡製造的晶圓檢測工具,可以鑑別小至納米的缺陷。這好比在2,000英尺以上,或4倍於新加坡觀景輪的高度,觀測到地面上的一綹白髮。
製造業是實體經濟,實體經濟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晴雨表,是其他一切類型行業發展的載體和依據,就像人首先吃飽了才能工作一樣,那麼精密製造業就是這些載體中的支撐。
一個從地圖上看只是個小紅點的小國從事精密製造業根本不太那麼具有優勢,完全可以實施拿來主義;然而始料不及的是它卻在頑強發展自已的精密製造業體系,從整個國家最高領導人對它的未雨綢繆認知和壯士斷腕的行動來看,這不值得這些如此泱泱大國深思和學習嗎,讓當下從事CNC數控精密製造的小夥伴們情何以堪?
當你想學編程,找不到學習的方法?
想是問題做才是答案,提供免費的視頻資料 UG軟體等各種一切免費資料
私信回復: UG
可以領取學習資料,祝大家學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