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語政策」是新加坡獨特的國家政策,為新加坡的國際化做出了重要貢獻。
學習華語,本就是每一位新加坡華人的「必修課」。
新加坡非華族加入華語學習的行列之中,展現了華語魅力與華文傳播的潛力。不僅是新加坡本地非華族,在世界範圍內,越來越多的非華人族群開始對華語產生興趣。
從幼稚園開始,新加坡華人小孩還要經過小學6年、初中4年的學習,漫長的華語學習對他們了解中華文化的好處毋庸置疑。

孩子們就像吸水的海綿,他們年輕的頭腦具有驚人的能力,能夠迅速從周圍環境中吸收新鮮事物,學習知識。
在家長、老師的指導和鼓勵下,孩子們可以從他們遇到的人、看到的人和做的事情中學習語言和溝通技巧,其中包括藝術和工藝。
平時除了鼓勵孩子廣泛閱讀外,還要通過各種機會教會孩子漢語的詞彙和句子結構。
尤其對於從小學習漢語的孩子,更要講究方法。當孩子們在日常活動中積極使用語言時,他們會自然地將其內化。來看看新加坡的孩子從小都是如何學習中文的?

01
說出來,畫出來
盡你所能給孩子介紹漢字名詞。
這可以在一天中的任何時間完成,甚至在家也可以。
例如,用餐時間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不僅能夠來教你的孩子認識廚具和餐具的名字,甚至是桌子上不同種類的食物,都可以一一慢慢教導。
飯後可以和你的孩子一起坐下來,參加一個藝術果醬會議,一起用安全兒童畫筆來塗鴉剛剛吃過的餐具和食物的圖片,以此加強孩子的認知記憶力和動手能力。
對於有藝術傾向而年紀稍大一些的孩子,可以試著根據你教給孩子的新詞彙,讓他們主動發揮創意,將所描述的事物按照自己的想法繪畫成卡通畫。
這對孩子們來說是一種有趣的學習方式,這鼓勵了他們在創作故事時勤于思考和大膽表達自己。
不要將關注點只放在你的孩子畫得成品有多好有多百分百地像,而要關注他們在畫中表現出的想法,以及他們使用的語言。
02
混淆顏色
在顏料套裝中選擇出幾種原色,讓你的孩子把它們混合在一起。讓您的孩子自由選擇和混合不同的顏色,並讓他們以中文命名所得到的第二顏色。

03
有趣的形狀
用剪刀剪東西,擠壓膠瓶,在紙上塗抹膠水,這些都是有助於訓練培養精細運動技能的活動。
孩子們喜歡這些任務,他們可以提高協調性和靈活性,所以為什麼不抓住機會,把它變成一個可發展開拓孩子藝術細胞的時刻呢?
讓您的孩子剪出各種形狀,如圓形、正方形和橢圓形,並用中文給這些形狀命名。
你也可以測試他們,或者讓他們把相似的東西搭配在一起。
這些活動可以在舒適的家中完成,不需要一整天的外出。重要的是在活動期間進行交互時不斷使用語言。
當然,這不僅僅是只有學習的時間!更是利用這個機會和你的孩子建立聯繫,了解他們最喜歡的顏色、興趣和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