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主持人再度宣布獲獎人是喻強,晚宴現場被掌聲、歡呼聲和笑容淹沒了。
這是喻強第三次登台,前兩次,他分別從新加坡高級政務部長沈穎和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院長柯成興教授手中接過了畢業紀念牌、學業優異院長表揚獎。
而這一次他是唯一的獲獎人,站在舞台中央,從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院長楊賢教授手裡接過邱安美玉獎。

喻強(左2)在NUS MPAM2019結業晚宴現場被授予邱安美玉獎,邱安美玉獎設立人、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副教授施永豐(右1)與國大商學院院長楊賢(右2)、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院長柯成興(左1)共同見證學霸的榮耀時刻。
2019年1月8日這個夜晚,註定難忘。
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的宴會廳,高級公共行政與管理碩士學位課程(MPAM2019,簡稱M9)的結業晚宴正在進行時,在新加坡通訊及新聞部兼文化、社區及青年部高級政務部長沈穎受邀擔任晚宴主賓,現場除了眾多國大師生校友,還有來自社會各界的重要貴賓。
在走上台,把沉甸甸的獎牌捧在手心裡的那一刻,喻強忽然感覺到了獎項的分量。
這份驚喜,不僅是對自己過去一年來在學業上付出的嘉獎,也兌現了自己出國之前給女兒立下的「軍令狀」。
學霸人設,從此奠定。
喻強沒想到,自己會成為邱安美玉獎項設立以來的第一位獲獎人。

1
「學霸」喻強,今年45歲。這個年紀出國求學,比起很多二十多歲的留學生,心態不一樣。
他說,想用自己的行動來鼓勵女兒和單位的年輕人。「到了我這個年紀,如果還能在學業上取得不錯的成績,那就證明學習這件事跟年紀沒關係,是跟一個人的努力程度、心態和意志力有關係。」

很多人都認為學霸的這份榮耀實至名歸,然而,學霸真的不是一日練成的。
來新加坡讀書之前,喻強以高度的自律給自己每年設定一個目標——註冊會計師、律師、資產評估師、高級經濟師、註冊稅務師,證書一年一個考下來。而今,他再次刷新了個人成績。
作為一名准畢業生,榮耀時刻當然不僅限於這一晚。
邱安美玉獎還會被標註在獲獎人的學業成績單上,並且,在每年七月的新加坡國立大學畢業典禮季學位授予現場,在國大師生和親友共同見證中,邱安美玉獎和獲獎人的名字會被鄭重宣讀出來。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研究生院中文EMBA及MPAM部門主任(課程管理)曹蓓蓓參與了邱安美玉獎的評選工作,她說,「喻強是第一位獲獎的學員。國大商學院今後每年都會從兩個中文碩士課程的學員里,按相應的標準分別評選出一名學業優異的學員授予邱安美玉獎,用以鼓勵華語地區的領導型人才持續學習,提升自我,應對挑戰。」
在這個多元變化的時代,要保持競爭優勢,創造價值,前提是具有強勁的學習能力。曹蓓蓓說,以創辦了九年的高級公共管理與行政碩士課程(MPAM)為例,我們以學員的必修核心課為評選基礎,按照不同的權重比來嚴格計算每個學員的學業表現。最終排名第一,並且在一個學年內修完課程的學員,才有資格獲得邱安美玉獎。
2
邱安美玉獎全稱為邱安美玉傑出學業獎(Qiu An Mei Yu Academic Excellence Award),是由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院長講席副教授施永豐為紀念自己已故的母親和姨母而設立,獎金為1500新元。

邱安美玉傑出學業獎設立人施永豐在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課堂傳授知識
邱安美玉獎用於嘉獎在國大商學院兩項中文碩士課程——高級公共行政與管理碩士(MPAM)和高級工商管理碩士(EMBA)學業成績第一的學生,旨在鼓勵學生能傳承前輩刻苦勤勉的精神,在學業和事業上能取得佳績。
談到獎項的設立,施永豐教授是心懷感恩的。他說,很感謝新加坡國立大學能讓自己達成心愿,設立這樣一個高規格的獎學金,一方面鼓勵自己的學生,同時也紀念自己的兩位至親。
「現在回想起來,真的覺得自己很幸運,讀了這麼多年書,自己沒花過一分學費,一直都是獲得各類獎學金,」施永豐說,「現在,只是有機會做一點小貢獻。」
在新加坡國立大學執教MPAM與EMBA課程多年,施永豐教授對國大的兩個中文碩士課程懷有深厚的感情。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副教授施永豐(中)與M9學員
「還是應該給學業成績優秀的學生多一些鼓勵,」施永豐認為,「希望通過邱安美玉獎的設立,讓更多來求學的學員,在發展全方位能力的同時,更注重對知識的學習,讓他們保持前行的動力。」
感恩親情,回饋社會,邱安美玉獎設立的初衷很簡單,也很真誠。
施永豐說,這其實也不是一時的心血來潮,自己平時在家裡,也會注重培養孩子們的捐贈意識和公益心。
作為教授財務和投資的學者,施永豐對於孩子的投資和公益理念教育,有獨到的一套方法。
他說,每年都會鼓勵孩子把自己的零用錢分成三份,其中三分之一鼓勵他們給慈善和公益機構。當然,孩子可以自己選擇想捐給哪個慈善公益項目。同時,作為家長,他也承諾會做1:1 的配捐。比如,孩子捐出一元錢,他會也相應的捐出一元,孩子如果願意捐出更多,他也會按同樣數額捐贈。
對於捐贈,施永豐一定的思考,他說,「要量力而行,不一定非要捐錢,捐贈也可以是貢獻時間,或者貢獻知識。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做這件事,重要的是,要讓自己和家人來把回饋社會這件事,變成生活中的一種常態。」
3
在新加坡,捐贈對很多人來說,都是生活中最平常不過的一件小事。
就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來看,僅2016-2017財年就獲得了來自350多個機構和個人的捐贈,這其中就包括很多師生校友的貢獻,很多獎學金不僅作為對學業優異學生的獎勵,也有用於對家境困難學子的資助。
當然,社會各界的捐贈不僅是讓大中小學等教育機構受益,還有很多捐贈如涓涓細流匯入新加坡本地的慈善團體、公益組織和社區,讓更多有需要的人得到及時的關愛與幫助。
這是獅城細微可見的暖心之處,也是新加坡社會治理的一個橫截面。
學霸喻強和同班56名同學就讀的專業——高級公共行政與管理碩士(MPAM)也正是以新加坡成功的公共治理經驗為基礎開設的學位課程。
一個學年,MPAM學員們不僅要在課堂里學習公共政策與工商管理類的專業知識,還有一半的時間要花在參訪新加坡的政府機構、各類企業以及社區,全方位了解新加坡的公共治理理念和經濟社會發展經驗。
此外,課程組還為MPAM學員們特別安排各種類型的講座、論壇,主講人既有來自不同國家的政壇領袖,也有頂尖名校的大牛學者以及知名企業的領導者。
能聆聽各界大咖的思想,吸收不同文化的營養,這一年,收穫滿滿。
喻強說,通過10個月學習,收穫最大的是方法。「課堂學習的是一個系統知識,十門課構成一個主線,既有宏觀決策面的專業知識,又有微觀執行面的操作技巧,在全球範圍內獨樹一幟。同時,配合了很多實地參訪,看到很多政策執行與落地的成功經驗,感到啟發很大。」
從事金融監管工作多年,喻強養成了「職業病」——習慣運用審慎的思維來看待新事物。這種批判性思維,在很多人眼來,他有點保守,甚至悲觀。
不過,在新加坡這一年的學習生活,讓他的想法有很多轉變。
「新加坡的國家實踐模式,給了我很大啟發。比如新加坡國土面積小,一直都有居安思危的心態,這種國情下,要怎樣看待和接納新生事物。」喻強說,「可以從正反兩個方面看問題,甚至多個角度,而這些在新加坡不是只有想像或者空談,很多案例都是有據可查,是基於現實樣本的。」
對未來,學霸也有期許。學成歸國以後,下一步要如何把學到的這些知識運用起來,讓自己在事業上有立體的提升,這一點,喻強心裡已有方向,實踐仍需加倍努力。
但他知道,新中兩國的國情不同,文化基礎也有很大差異。新加坡更講究實用主義,在政策制訂方面有前瞻性思考,以及及時糾偏的效率。
如果把很多新加坡的具體做法直接搬到中國,會遇到很大困難。因此,更重要的在於理念和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