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籍稅」或將落地中國,移民新加坡還能拖延嗎

2018年12月15日   •   2萬次閱讀

前幾年遺產稅鬧得聲波四起,最近又盛傳移民稅即將開徵的消息。

根據2019年1月1日起實施的《個稅法》表述,取得境外所得、因移居境外註銷中國戶籍、非居民個人在中國境內從兩處以上取得工資、薪金所得,則必須申報個稅。

該稅法可作兩個解釋。

保守些講,任何中國公民移民海外之前需要做「移民審計」,把之前的個稅和中國稅務部門有個完整的清算。

但亦可以解釋為,任何中國公民移民海外則將在中國的全部財產視為收入,需要申報個稅。

如果按照這個角度理解,那幾乎等同於美國的「棄籍稅」。

顧名思義,棄籍稅即放棄本國國籍需要交付的稅金。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移民稅。

一般的移民稅認為:當一個人從居民納稅人變成非居民納稅人時,他在轉變的這個當口,他所有的財產都視為以公允市價出售,由此產生的資本利得或者虧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

例如:

當李某離開澳大利亞回中國工作,並且打算長期待在中國發展,那麼在他離開澳大利亞的當天,他在全球的所有資產就視為以當天的市場價賣出,比如他在澳洲持有10,000股BHP,成本是$10, 在他離開的當天,BHP收市價是$30,雖然當天他依然持有BHP股票,沒有賣出,但是稅務局會默認他以$30賣出了所有1萬股股票,因此他所獲得的股票收益$20萬就需要向澳大利亞政府繳納個人所得稅了。

當然,在具體稅收處理時,一些國家還是有一些備選方案給此類納稅人的。

按照中國目前的稅法,並不需要按照視同出售來處理,但移民者依然要承擔相當一部分的稅款。

為什麼要開徵移民稅?

一、增加稅收收入

一般來說,有條件移民的都屬於富豪之列,即使部分財產豁免,需要交付的稅金也是一大筆錢。

二、減少國內財富流失

雖然各國對稅務居民的定義不同,但就目前移民的情況來看,相當一大部分的申請者都是為了一個國外身份,以此來規避CRS的威脅。

但取得他國護照並不能完全解決CRS,規避全球徵稅不是不交稅,而是以稅率更低的方式交稅。

比如,如果獲得新加坡身份,成為新加坡稅務居民,稅率就比國內低的多。

但是這樣一來,原應在國內完稅的財產就流失了。

這違背了兩條非常重要的賦稅原則:「支付能力原則」和「受益原則」。

三、留住國內精英人口

目前,國內14%的高凈值人群目前已移民或者在申請移民中,還有近一半在考慮移民。

而無論是技術移民還是投資移民,有資格申請的都屬一些社會精英,這些人口大量遷移到他國,會逐漸造成國內生產力、創造力下降。

四、增加社會安定

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人口眾多,短期內無法完全消除貧困,實現共同富裕。

大多數的底層百姓努力一生,卻因為教育程度、地區差異、城鄉政策差異等不公平的機會陷入貧困。

而現實中卻存有著一批人已經累積了巨額財富的人,因此難免會產生心理上的不平衡,甚至由此懷疑其財產來源等等。

尤其是往往傳出移民消息的,不是企業家就是大明星,就更容易激起大眾的牴觸。

但就中國目前而言,弱化貧富差距,提高大部分群眾素質,讓他們放下對「社會不公平」的怨懟,放下對既得利益者的仇視,這種難度要比直接對富人徵稅來的困難得多。

相對而言,對少數準備移民的富裕階層開徵移民稅,並將稅收收入用於社會貧困群體救助,就會產生良好的象徵效應和心理效應,提高社會容忍度。

中國會開徵移民稅嗎?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開徵移民稅在中國是很有可能。

事實上,根據2018年國家稅收制度的改革來看,贏家是賺工資薪金的中產階級和賺經營收入的中小企業。但是,擁有資產的高凈值人士卻成了調節對象。

境內損失境外補。

尤其是CRS實行之後,各國移民人數激增,國內財產大量外流。

因此,如果有移民傾向的請早做準備,等到移民稅開徵就後悔莫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