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移民新加坡

2022年11月20日   •   3762次閱讀

之前接到這種辦移民的電話,剛開始聽說他們這種電話銷售要聽完20秒才算有效電話,我總是很客氣地放在一邊,等差不多講完20秒再說謝謝掛掉。後面也經常接到其它推銷的,比如賣理財的,賣房的,代記帳的,搞公司註冊的,獵頭推薦職位的,綜合來看辦移民的電話聲音比較好聽,邏輯性較強。

主要是我之前在國外工作生活過,亞非拉好地方差地方都呆過,美英也去溜達過,個人實在沒覺得國外哪一點比我天朝大國好。

所以從來只對辦移民的小姐姐說謝謝,沒多問一句。再者我有個前同事移民到加拿大,天天釣魚,提前進入養老生活,也讓我對脫離奮鬥和夢想的生活心犯嘀咕,留在國內奮鬥的意志堅定不移。

事情是在一點點的起變化,自從去年海底撈張勇移民到新加坡,成為新加坡首富。

然後一票移民公司小姑娘都第一時間發微信打電話通知我,從為什麼他要去到去了有什麼好處,各種轟炸,通過這些我了解到了家族信託,也間接了解到了富人怎麼避稅。

不過看一下銀行存款和房貸數字,很客氣地跟小姐姐反饋了,你們太看得起哥了,哥的家族還用不上弄一個家族辦公室。

等到今年彭蕾爆出移民新加坡,又有小姐姐急匆匆地來跟我說移民新加坡的好處,說國內網際網路下半場,網際網路從業人員在國內前景不好,人才都去新加坡了,那邊機會更多,彭蕾就是風向標。

還有誰誰都去了,哥你趕緊上車吧,別磨嘰了,去晚了機會就差了,然後就發來了今年新加坡對國內創業人才和網際網路人才的政策。

核心三點:在公司當過股東或高管,在新加坡成立公司僱傭2個本地員工,一年營業額做到400萬人民幣就可以。

或者另一種:過去一年月薪2萬新幣,在市值五億美元或擁有3000萬美元的科技公司擔任高管5年,曾主導開發每月10萬活躍用戶或1億美元收入科技產品的研發,至少五年以上(三個條件滿足兩個即可)。

其實新加坡的目的是看得清的,是希望在國內網際網路飽和的情況下,通過政策,把創業老闆和網際網路高管都吸引到新加坡去。

所以各種明里宣傳比較低的稅收政策,全球中轉的投資環境,東南亞大市場,暗裡通過中介之口來製造國內要共同富裕的焦慮,然後用比T幣來鼓勵富人轉Y資產,再用東南亞各國與中國網際網路代際差的現狀,以及各國寬鬆的監管來吸引網際網路人才去新加坡。

我覺得這些都沒辦法打動我,因為我離富人的標準還差得遠,可是中介小姐姐沒有放棄我。

我恨不得把貸款記錄給她們看,反正她們認為我具備資格,不因為投資去,還可以以網際網路人才去。

總之能去,久而久之,我也認了,說我是能去,但是我不想去,因為我沒覺得對我有啥好處。

真正讓我觸動的是之前一個網際網路公司的高管朋友,約好吃飯,突然跟我說他已經辦好了新加坡簽證,11月底就去了。

之後就在那邊創業申請永居,再就是月初去見另一個老闆朋友,聊到今年的行情,突然說也在新加坡永居,把我震驚住了,心想這些中介公司小姐姐真是厲害。

但轉念一想,這兩個朋友都是四十歲的人啦,在企業做過高管和老闆,不是像我這等沒出息,聲音甜美就能搞得定的。

我問他們為什麼會考慮移民新加坡,都說出了一個共同理由,說是為了子女的教育。

這兩人一個哈工大畢業,一個川大的本科北大的碩士,他們說為了孩子的教育,我是頗為奇怪,這孩子的教育怎麼就非得去新加坡呢?

其中一個朋友說,他有很多老闆朋友的孩子都在上國際學校,發現那些富人家的孩子都在學如何決策,而不是像他們小時候在農村學校里天天做題。

長大了順從性強於創造性,新加坡的教育水平很好,而且整體素質較高,啟發式教學,孩子去了後能夠較早地融入英文環境,將來好進入歐美的大學。

另一個朋友則說的是自己小時候在農村學習太苦了,周圍的同學也都是農村的,以至讀到研究生畢業,都是窮人子弟。等到研究生畢業自己想創業,也沒有任何資源可以借用,所以希望孩子在一個相對好一點的環境里接受教育。

原來孟母三遷是從古傳到今的,真的會有父母為了子女的教育而考慮搬家的。

以我的思維,國內高考是相對公平的,而且小孩能經歷這般磨練,能考上較好的大學也比所謂的美式快樂教育好,免得把孩子教得不像中國人。

即使孩子智商差點上不了國內好大學,對於有錢人來講,將來再花錢進入歐美的高校也不是問題,怎麼會需要現在就考慮為了孩子移民到新加坡去。

兩個杭州西湖區的面積,人口不到600萬,算啥好地方?我沒想到的是富人,從小就開始培養孩子在進圈子,他們不是看不上國內的教育和學校,而只是想孩子從小就在富人家的小孩學校里。

也許是看我始終不為所動,移民公司的小姐姐換成了一個大姐,來跟我聊,我還是圍繞移民對我沒啥好處,我不太想讓孩子自小就去國外上學,

大姐看我冥頑不化,突然來了句:

1、張先生,你想過為什麼那麼多人一定要從老家到北上廣深工作生活呢?

2、你現在有想過回到你老家工作生活嗎?

大姐就是大姐,的確問到點子上,我的確沒想過回老家工作生活的。

從來沒想過,甚至懼怕,因為小時候生活過,那種鄉村濃烈的人情社會,匱乏的資源所造成的激烈爭奪,就如同盧克文在《命運的鴻溝》里所描述的那樣,只會讓你想逃離那種束縛。

對比的北上廣深,雖然沒有濃烈的情感社會,但相對自由,機會更多,規則性更強,生活也更便利,沒有更多的情感負擔和親情負擔,個體享受到的便利和舒適是遠遠高於鄉村生活的。

而且最為關鍵的是逃脫掉鄉村既定的各種親情規則邏輯,你可以選擇與誰交往,與誰同事。

而作為農村子弟奮鬥到北上廣深的,自然是接受過教育大致相當的一個群體,即使在一起聊天,總能聊到一起去,這很關鍵。

如果把新加坡當作全球層面的北上廣深,全世界的優秀人才和有錢人都聚攏在哪裡,你會願意去嗎?就像你當初大學畢業後,哪怕兩手空空也要拚命擠進北上廣深?

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