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管理大學(Singapore Management University),簡稱新大(SMU) ,是新加坡政府於2000年設立的第三所公立大學,是亞洲頂級的財經類院校,學校下設6個學院,分別為 -- 會計學院、李光前商學院、經濟學院、計算機與信息系統學院、楊邦孝法學院以及社會科學學院。新加坡管理大學SMU | 會計學院再創佳績,連續三年穩居全球第一!

2023屆SMU畢業生共3,737名,其中包括2,292名本科畢業生,1,368名碩士和學士後法律課程文憑畢業生,以及77名博士畢業生。在本科畢業生中,有73名同學獲得了雙學士學位。自2000年學校成立以來,新大今年迎來了第20批畢業生,也是畢業生人數最多的一屆。
今年有三個專業迎來了首批畢業生:
計算機科學理學學士學位:46名畢業生
會計學博士學位:3名畢業生
財務與金融工商管理博士學位:2名畢業生
計算機科學理學專業於2019年8月迎來了第一批新生,該課程旨在讓學生了解計算知識與商業IT解決方案的開發和管理之間的相互作用,還提供了人工智慧、網絡安全和智能系統方面的專業知識。
會計學院
新加坡管理大學會計學院(School of Accountancy-SoA)成立於2001年,是新加坡管理大學成立的第二所學院。
會計學院創立初期擁有90名會計本科學生和8名教職人員。本科項目成為新加坡第一個美國式教學模式的課程項目,課程滿足會計監管機構認證的要求。
截止目前,會計學院擁有一支近50人的強大師資隊伍,並提供以下特色課程:會計學學士(Bachelor of Accountancy)、專業會計碩士(Master of Professional Accounting-MPA)、財務大數據分析碩士(Master of Science in Accounting (Data & Analytics) -MSA)以及會計學博士(PhD in Accounting)。會計學院還提供聯合研究生課程——清華大學-新加坡管理大學MCFO財務長碩士雙學位項目,新加坡管理大學-浙江大學(財務與金融)企業家學者項目。新加坡作為亞太地區會計研究、服務和專業人才發展的全球中心,會計學院的所有課程設計與新加坡的發展緊密結合。
根據最新的2022年楊百翰大學(BYU)會計研究排名(2023年2月發布),新加坡管理大學會計學院(SOA)再次取得了優異成績,連續3年在引用排名、實證研究(所有主題)和實證研究(財務會計)三個領域排名全球第一。此外,在全領域和全學科研究方面也位居亞洲第一,在總體綜合排名中攀升至世界第六,領先於多倫多大學、加州大學和康奈爾大學。

李光前商學院
2000年,新加坡管理大學與商學院共同開設第一門課程,並於同年8月迎來了首批學生。
2004年,李氏基金會向新加坡管理大學捐款5,000萬新元,以紀念已故的東南亞著名商人、慈善家和社會領袖李光前博士。為了紀念和表彰李氏基金會的傾囊相助,新加坡管理大學永久性地以李光前博士的名字命名了商學院,建築物以及大學範圍內的學者計劃。
如今,李光前商學院(Lee Kong Chian School of Busines)已經成為一所充滿活力的亞洲商學院,學院擁有約3,000名學生,百餘名擁有康奈爾大學、哈佛大學、歐洲工商管理學院、牛津大學、史丹福大學和耶魯大學等著名大學研究生學位的全職教師。李光前商學院提供本科學士學位,碩士學位(包括 MBA 和 EMBA)以及博士學位課程,並隸屬於多個研究中心,例如卓越服務研究中心和卓越營銷中心。
2011年,作為世界商學院學府中最年輕的學校,李光前商學院通過實力認證,獲得了AACSB(高級商學院協會)認證,同時榮獲了為期五年的EQUIS(歐洲質量改進體系)認證。2012年6月,李光前商學院獲得了 EMBA 理事會錄取資格,成為國際知名商學院的一員。
在2019年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排名中,李光前商學院排名亞洲第2位,全球第33位(基於研究貢獻),是世界上最年輕的擁有AACSB、EQUIS和AMBA三級認證的商學院之一。李光前商學院在《金融時報》2022金融碩士排行榜中名列前茅,工商管理碩士(MBA)排名全球第51位;財富管理碩士課程(MWM)位列全球前三,亞洲第一。應用金融理學碩士(MAF)在 「無工作經驗要求的金融碩士」排名穩居全球前50名,亞洲排名第5位。

計算機與信息系統學院
新加坡管理大學信息系統學院成立於2003年。2021年正式更名為計算機與信息系統學院(School of Computing and Information System)。其在信息系統技術、信息系統管理以及信息系統相關技術和管理交叉領域的創新研究和教育獲得國際認可。
計算機與信息系統學院提供一系列的相關課程,其中包含:信息系統學士學位(信息系統)-- 培養能夠勝任工作的專業人員,在應用新興技術開發端到端IT解決方案等方面的能力;信息系統學士學位(智能城市管理與科技)是一個獨特的跨學科計劃,旨在培訓專業人員在協調社會,經濟,商業,環境和技術問題等方面的技能,從而開發智能城市解決方案;SCIS 新設立的信息系統學士學位(計算機科學),傳授深層次的技術和系統技能,幫助畢業生建立和管理複雜的 IT 解決方案。
計算機與信息系統學院提供新加坡管理大學規模最大的研究生項目——商業信息碩士(Master of IT in Business)課程項目,四個獨特的專業化方向(金融科技與分析學、分析學、人工智慧和數字化轉型)可供選擇,學生有望在轉型時期引領行業。在2021年 QS 全球商業分析類碩士排行榜中,商業信息技術碩士在全球97個商業分析類碩士課程中全球排名第22位,亞洲第2位。
計算機與信息系統學院還有研究生和博士級別的研究密集型項目,旨在為學術和業界提供培訓。學院在信息技術戰略選擇的五個領域擁有深入的研究和研發能力:網絡安全;數據管理與分析;智能系統與決策分析;軟體和網絡物理系統;信息系統和管理。

經濟學院
新加坡管理大學經濟和社會科學學院成立於2002年7月1日,在開設經濟學理學學士學位後,又推出心理學、社會學及政治科學學士學位。2007年4月,經濟學院和社會科學學院正式分開成為獨立學院,以更好地專注於各學院本科和研究生課程的發展,以及教師研究工作。
現今,新加坡管理大學經濟學院(School of Economics)共有57位教職人員,他們來自世界各地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學院共有1,000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並提供以下學位課程:
經濟學本科
經濟學理學碩士(Master of Science in Economics)
金融經濟學理學碩士(Master of Science in Financial Economics)
經濟學博士(PhD in Economics)
經濟學院的使命是通過創建世界一流的經濟學研究和教學中心加速新大的整體發展。經濟研究是新加坡管理大學成為重要的學術機構的關鍵因素,產生了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尖端研究,並為知識經濟培養了基礎廣泛、富有創造力和企業家精神的領導人才。
經濟學院在經濟研究與教學方面成績斐然,已成為國際公認的領先經濟研究中心。根據蒂爾堡大學2016年至2020年發布的「全球100所經濟學院研究排名」中,總體排名第74位。計量經濟學在亞洲排名第一,全球排名前十。
2014年,經濟學院榮獲1,000萬美元的「老齡化和醫療經濟學」多學科研究基金,這是新加坡首個被授予社會科學學科的頂級研究基金,該研究由新加坡管理大學老齡化經濟學研究中心贊助。除了有關健康經濟學研究,經濟學院教員還積極參與計量經濟學、國際貿易和貿易政策、城市和房地產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等領域的研究。

楊邦孝法學院
新加坡管理大學法學院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00年,其前身為李光前商學院法律系,由 Andrew Phang 教授(現任上訴法官)創建和領導。2007年,在Michael Furmston教授的掌舵下,由法律系發展成為一所成熟的法學院,並迎來了首批LLB和JD課程學生。新加坡首位名譽高級顧問Yeo Tiong Min教授於 2012 年接任院長。現任院長是Goh Yihan教授,同時也是新加坡管理大學最年輕的院長。2021年4月,新加坡管理大學法學院正式更名為新加坡管理大學楊邦孝法學院(Yong Pung How School of Law)。
新加坡管理大學楊邦孝法學院提供為期三年的法律博士(Juris Doctor)課程、法學碩士(Master of Law)課程和繼續法律教育,以及由SMU Law Academy為法律從業者獲得CPD積分提供的一系列研討會。
楊邦孝法學院擁有亞洲商法中心 (CCLA)、新加坡國際爭端解決協會 (SIDRA) 、人工智慧和數據治理中心(CAIDG)和計算法中心等領先的研究中心。2017年,在亞美尼亞街建設了各種最先進的設施,如Kwa Geok Choo法律圖書館和David Marshall模擬法庭。
新大的互動教學法可以讓學生更好的將法律專業知識融會貫通,並實現跨學科和跨空間思考,旨在培養自信、善於表達、分析能力強的新大法律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