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將繼續通過平衡和平穩的移民政策來減緩低生育率和人口老化對新加坡的影響。
去年,約2萬3500人獲得公民權,包括約1300名在海外出生的新加坡籍孩子。獲得永久居民權的則有3萬4500人。
儘管新加坡致力於支持人民養兒育女、保持健康活躍生活,但低生育率和人口老齡化無疑會影響經濟與社會。新加坡的移民政策在減緩影響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本地也會繼續慎重和平穩的引進移民,以減緩本地公民人口結構改變所造成的影響。

從2019年至今,每年平均獲得新公民和永久居民權的人數比2014年至2018年平均人數略高。
移民政策也有助於新加坡應付未來人口的需求。例如近年來,有更多醫療人員獲永久居民權,以支持應付日益增加的護理需求。
新加坡的生育率日漸下降,根據國家人口及人才署於9月29日發布的《2023年人口簡報》,2022年全年出生的嬰孩,比2021年少了4%,居民整體生育率只有1.04,是歷史新低點,很讓人擔心。
很多人認為以自己的經濟狀況養不起太多孩子,有些則認為生一個就夠了,甚至有些年輕夫婦認為在本地,撫養孩子的壓力太大,況且很難兼顧家庭與事業。

若這種情況繼續惡化下去,整個社會的老齡人口將越來越多,年輕人的數量當然會越來越少。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將來會大大影響本地的勞動力資源,進而影響經濟潛能。
當越來越多老齡人口選擇退休,為了平衡人力資源,政府只好不斷做出調整,進一步延後法定退休年齡;將來年輕人相對也必須承擔更高額的稅負,並且得更努力工作來支撐社會上更多年長者的醫藥和福利開銷。
政府早前已將鼓勵生育列入2023年財政預算的重點項目之一。預算為本地婦女提供許多援助,例如提高嬰兒花紅現金獎勵、育嬰補貼、延長父親的有薪陪產假等。我認為政府可以給予低收入家庭的婦女更大的補貼和福利,緩解她們對經濟負擔的顧慮。

此外,本地也可以舉辦有關生育的宣傳活動,加強人們對生育的正確意識,傳達生育率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性。
長遠而言,僱主在工作上的支持,允許彈性工作時間安排,讓婦女能兼顧工作和家庭,不要對懷孕女員工有任何歧視,是非常重要的。
最後,在短時間內未能提高居民生育率的情況下,適度放寬新加坡的移民政策,也是填補勞動力短缺的可行策略。但在引進新移民的同時,還是必須維持國內人口的平衡與穩定。

新加坡是一個移民國家,所以居民和永久居民的數量每年都會有一定的增長,同時也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