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理會宣布,以三個公共藝術作品來紀念新加坡開埠200周年,這些作品獲得公共藝術信託金的資助。其中兩個作品在東海岸公園和福康寧公園亮相。
公眾日後到東海岸公園和福康寧公園時,不妨留意兩個大型藝術作品,其中一個展現我國早期移民的面貌,另一個展現一棵「老樹」擁有的200多年樹齡,述說著我國開埠200周年的故事。
國家藝術理事會宣布,以三個公共藝術作品來紀念新加坡開埠200周年,這些作品獲得公共藝術信託金(Public Art Trust)的資助。其中兩個作品在昨天正式亮相,由文化、社區及青年部長傅海燕主持揭幕。

4米高的塑像「Crossing Shores」從即日起在東海岸公園展出至明年2月,公眾除了能和塑像合影,也能在這個星期六參與工作坊和聽故事,以慶祝新加坡開埠200周年。(梁麒麟攝)
位於東海岸公園的4米高塑像「Crossing Shores」,是本地視覺藝術家Speak Cryptic(本名法扎瑞,Farizwan Fajari)的創作。
他把來自不同背景、不同種族的多張面孔組成一個個體,並以東海岸公園的大海為背景,象徵早期移民漂洋過海到新加坡,形成我國的多元文化。
該塑像從即日起展出至明年2月,公眾除了能和塑像合影,也可在這個星期六到東海岸公園參與製作髮帶的工作坊,以及在現場聽互動故事,了解早期移民的心聲。
另一作品「The Time Tree」則在福康寧公園展出,本地藝術家趙仁輝以可生長至約70多米高的樟宜樹為靈感,並採用3D列印技術打造出一棵有200多年樹齡「老樹」的樹樁和截面。
趙仁輝受訪時說:「樹木一直在我們的周圍,隨著時間的流逝,默默地記錄著我們的歷史。我因此把作品想像成新加坡最高大的老樹,促使國人想一想這棵『老樹』在我國過去200年來見證了什麼。」
為讓更多國人有機會觀賞,「The Time Tree」除了從即日起到10月在福康寧公園展出,11月至12月將移至裕廊湖花園展出,明年1月至2月也會來到萊佛士坊。
最後一個公共藝術作品「Five Stones」則由本地藝術家程楚玲創作,並將於11月在榜鵝推出。
此外,公共藝術信託金也將與合作夥伴舉辦一系列的公共活動,來分享這些藝術作品背後的構思和製作過程,以及其中與開埠200周年相關的主題。一些活動包括趙仁輝下個月將帶領公眾探索本地樹林,了解他如何從大自然中獲取靈感,另外也有市政區的藝術作品導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