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有句老話,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真正有遠慮的父母,才能把最好的禮物送給孩子,現在更多的時候,我們要摒棄無用的浮華,送給孩子一份樸素且飽含深情的禮物,那就是國際化的教育。

霍式教育的國際化
前段時間,霍啟剛育兒又上了熱搜。

只見照片中,6歲的兒子和2歲的女兒挽著褲腿和袖子,賣力地幫爸爸洗車。
從霍啟剛的博文中,我們知道,一次物質獎勵,在當今物慾橫流的年代顯得不值一提。只有付出勞動的成果,才能獎勵到孩子的未來生活中。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霍啟剛有來自東方人的嚴謹和睿智,在教育方面又有西方的實用和創新。作為父親,他獎勵給孩子絕不僅僅零花錢和零食,而是他傳遞出來的國際教育氣質。

在這個新年,讓我們一起學習霍啟剛返璞歸真,送孩子一份影響終身的教育大禮包吧~
新加坡成留學旺地
隨著留學的低齡化,新加坡的留學價值再也一步被發掘。
新加坡優良的治安環境、宜居的生活環境、融匯中西的雙語教育、與國際接軌的教育體制,都成就了新加坡無與倫比的留學優勢。

與霍啟剛大學同校的王思聰就是在新加坡完成的中小學教育哦,這點也是實力的象徵。
新加坡崇尚精英教育,突現個性化發展,素質教育屢屢被評為全球第一。為什麼說送孩子來新加坡留學就是一份最好的新年禮物,且聽玖點留學老師娓娓道來~
競爭壓力小
據統計,2019年全國高考的報名人數已突破一千萬。也就是在全國,只有前6%的孩子有機會考取一本,能讀985的只有0.79%,能讀211的只有2.41%,想讀清華北大,孩子必須進入全國的前0.03%。

這麼大的競爭力讓不少孩子還沒堅持到高考,就已經產生了厭學的傾向。在新加坡,這種情況就可以有效避免。不同於國內的一考定終身,新加坡的升學通道廣的很。

前沿的雙語教育
新加坡教育最被人津津樂道的特點之一就是實行雙語教學。除了母語課,其他所有科目一概採用全英文教學。
這樣的教學方式無疑給學生打下了個良好的英文基礎,以後想去歐美國家留學也毫不費力,這也是新加坡被成為留學黃金跳板的由來。當然,雙語只是基本要求,學校還鼓勵你掌握更多的語言。

上學只要上半天
拒絕國內的題海戰術,新加坡中、小學實行半日制教學,一般中午兩點半就全部放學了,個別學校還提前到1點多,減少了課時的捆綁,讓孩子有更多時間參加體育鍛鍊,健康作息。
一日之計在於晨,與其挑燈夜讀,新加坡的教育更傾向於讓孩子早起,既能提高效率,又能磨練孩子的意志力,簡直不要太一舉兩得。

中學畢業直接上大學
新加坡實行的是英國式的6-4-2基礎教育體系,學生中學四年後通過新加坡劍橋O水準考試,升入初級學院(高中)或理工學院。
不同於國內的常規教育,新加坡中學所學知識涉及面非常廣,而且新加坡劍橋O水準考試的含金量非常高,憑藉這項考試成績也能申請海外的優質學校。

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
學校把更多的時間交到孩子手上,可並不意味著會任由他們耗費。學校會組織多種多樣的課程輔助活動,也是就我們俗稱的CCA,類似於國內的拓展選修課一樣。

從小學二年級開始,直到讀大學,都會有不同類型的CCA陪伴孩子的成長,藝術、體育、制服團體等。在選擇方面,孩子有絕對的選擇權,許多初級學院和理工學院每年都會保留一定學額,給課外活動表現突出,卻低於入學成績要求的學生。
這點也很像國內高考的特長分,既能幫助孩子發現、發展興趣,又能為孩子的升學提供助力,體現了新加坡教育注重個性化的特點。

課程選擇多種多樣
孩子不僅可以選擇自己的課外活動,甚至連自己的課程都可以按照興趣來。新加坡從中學三年級開始實行選課制,豐富的課程設置給學生多樣化的選擇。
喜歡理科就直接選物理、化學、生物;喜歡文學就可以選擇英國文學、歷史;喜歡藝術的就可以選擇傳媒、音樂、美術……課程沒有主次之分,只要你學習就可以參加新加坡O水準並納入考試成績。

露營、野營也成為孩子的必修課
所以在新加坡沒有木桶的短板效應,只有瑕不掩瑜的特長發展。
目不暇接的海外交換活動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新加坡教育還給孩子提供了超強大的世界窗口,新加坡的學校熱衷於讓學生去海外交流。
從小學開始,直到上大學,學校都會經常會組織學生去其他國家交換學習,參加國際比賽、加入義工活動,身體力行地成為地球村的一份子,在實踐中感受不同文化帶來的碰撞和火花。

優厚的獎學金
不管你是新加坡人、新加坡永久居民還是外國人,新加坡政府會分擔65%-80%的學費。凡是申請新加坡五所公立大學和五所理工學院的學生,只要符合校方要求,均可獲得政府助學金。
除了助學金,政府和一些企業還為學生提供了各式各樣的獎學金,而且數目可觀,這點也免去了部分家長送孩子去新加坡留學的後顧之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