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國家和地區有200多個,但能為大眾所熟知的也就那麼幾個,在這少有的知名國家中,卻少不了一個小小的島國——新加坡。這個只有700多平方公里(還沒有900平方公里的北京通州區大),人口不過560萬的小國,什麼資源也沒有甚至連淡水都要進口,但它的GDP總量卻跟北京市相差無幾。

1.
坐在東方十字路口
這個小國,還時不時的跳出來批評中國,新加坡憑什麼那麼牛呢?有人說是它坐在馬六甲海峽那,收過路費也夠它花的了。新加坡真的就是「要想從此過,留下買路財」麼?馬六甲海峽那麼長,印尼,馬來西亞咋就沒靠它富起來呢?
看來新加坡的牛氣,肯定是另有原因的。簡單說新加坡的經濟有三大支柱:國際貿易,先進位造業,旅遊業。特別需要強調的是它不收過路費的,要不太平洋那麼大,馬六甲海峽那麼長,誰還走它那停靠?他有沒有什麼強大的海軍可暴力搶劫。
他們靠的的提供優質的服務,讓路過的船隻停靠,靠岸消費。至今新加坡港,仍是世界第一大加油港。新加坡為了創造良好的消費環境,不僅是大興土木的建設酒店,娛樂設施。
他們還還下大力氣規範社會秩序,連亂扔廢棄物、在公共場所吸菸、不沖公共廁所也要被重罰好幾千塊錢。為震懾犯罪分子,他們至今還保留著鞭刑這樣的酷刑。靠著嚴刑峻法硬是在亂糟糟的東南亞,創造出一片法治下的安穩有序的環境,這才讓過往的船隻樂得在此歇腳。

2.
真正的底氣
新加坡開始確實是依靠它「東方十字路口」的有利位置,在港口擺攤開酒店服務船員發展起來的。但1965年獨立以後,在強勢領導人李光耀的領導下,大力發展出口型的製造業,如今先進位造業已經貢獻了25%以上的GDP,在電子,化工,生物醫學等領域處於世界前列。新加坡與中國合作的蘇州工業園,今天也是中國製造的驕傲!

並且李光耀大力投資教育,治理社會環境,讓新加坡成為人才集聚地和東南亞最穩定的城市,這在內戰不斷,內政混亂混亂的東南亞是獨一份的。良好的法治環境,自由的市場氛圍讓這裡成了世界著名的金融中心,在金融領域甚至超過了中國香港的地位。
新加坡在國際外交舞台上也是縱橫捭闔呼風喚雨,四兩撥千斤,在大國博弈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國改革開放之初,鄧大人不僅會見李光耀,還多次表示要向新加坡學習。新加坡至今在東南亞地區,甚至在國際舞台上也是舉足輕重的,這也是它敢批評中國的底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