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有意取代新馬在峇厘島發展醫療旅遊,你會想去嗎

2022年01月05日   •   8037次閱讀

印尼宣布將於2023年在峇厘島的沙努爾(Sanur)海灘落成一家專攻醫療旅遊的國際醫療中心。(印尼旅遊局)

作者 李國豪

加坡和馬來西亞一直都是不少印尼人出國求醫的首選。

據統計,疫情前每年約有50萬名外國人在新加坡接受醫療服務,其中有一半來自印尼。

新加坡是不少醫療遊客的首選。圖為伊莉莎白諾維娜醫院。(海峽時報)

馬國旅遊局的數據也顯示,印尼是該國醫療旅遊業的最大客源之一,當地有多達80%的醫療遊客來自印尼。

有錢的印尼人之所以選擇海外就醫,主要原因還是出於對印尼醫療體系的不信任。這也造成印尼每年因此損失97萬億盧比(95億新元)。

為了「肥水不流外人田」,印尼當局近期試圖扭轉劣勢,將醫療旅遊的大餅抓在手裡。

將於2023年在著名旅遊勝地峇厘島落成的一家國際醫療中心,就是其中一項努力。峇厘島也將成為印尼首個以醫療領域為中心的經濟特區。

據報道,坐落在沙努爾(Sanur)海灘的醫療中心將與美國權威醫療機構梅奧醫學中心(Mayo Clinic)合作。

印尼總統佐科在該醫療中心動土儀式上表示:

「每年大約有200萬名印尼人到新加坡、馬國、日本和美國等地就醫。我希望峇厘島國際醫院建成後,國人可以不再出國就醫,而峇厘島也能成為一個醫療旅遊景點。」

新醫院預計將有300間病房及30張加護病房床位。醫院所在的經濟特區同時也將建造酒店、花園、會議中心、零售商店及其他醫療設施等。

另外,印尼政府也計劃在首都雅加達及北蘇門答臘省首府棉蘭發展其他的醫療旅遊景點。

佐科為峇厘島的新國際醫療中心主持動土儀式。(推特)

醫療服務水平才是關鍵

然而,硬體問題解決了,軟體問題猶在。醫療人才及醫療的服務品質,仍是印尼想把國人留在當地看病的最大障礙。

據《南華早報》報道,印尼大學的醫療專家裡歐諾(Pandu Riono)認為,單單興建國際醫療中心並不足以扭轉形勢。

「我們必須重整醫療體系。印尼人出國就醫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相較其他國家,這裡的醫療服務較不友善,也缺乏效率。」

「我們已經有了很多公立醫院。與其再建一所新的,當局不如好好翻新原有醫院。如果人們滿意本地的醫療服務,他們自然不需要特地出國就醫。」

專家認為重整醫療體系,提高服務水平才是避免更多印尼人到海外求醫的當務之急。(路透社)

社交媒體上也有不少印尼網民現身說法,指出印尼醫療水平和新加坡及馬國的差距,才是他們選擇出國就醫的原因。

印尼作家兼政治評論員瓦林卡(Rudi Valinka)去年4月一則討論「數百萬印尼人因為藥方比較有效而選擇在馬國就醫」的推特文底下,一些印尼網民紛紛分享自身經驗。

名為「Ngurah Wisnu」的推特用戶寫道:

「有一次我在肚子發現痤瘡,因為很痛所以就去看醫生,結果醫生叫我動手術把它拿掉。」

「我當下很害怕,就決定到新加坡尋求第二意見。結果那裡的醫生摸了摸我的患處後,告訴我那個痤瘡兩到三天後就會消失。」

「最後證明他們是對的,我甚至不需要吃藥。」

名為「Allegra」的推特用戶稱,他曾經連續咳嗽四個月,在印尼換了幾個醫生都沒把病治好。其中一位醫生甚至說他有腫瘤,但卻給了他肺結核的藥,最後他選擇到馬國檳城求醫。

「他們發現我的肺部沒有問題,造成咳嗽的其實是慢性的消化不良。他們開了五天的藥。這是七年前的事,自那時起,我就再也沒有咳嗽了。」

位於馬國檳城的鷹閣醫院。(鷹閣醫院)

更有人指出,在新加坡或馬國就醫的花費比在印尼少,而且服務水平更佳。

印尼駐馬國大使何默諾(Hermono)去年3月接受印尼媒體《論壇新聞》(Tribun News)訪問時,曾一針見血點出差異。

「如果我們在印尼就醫,醫生會給我們很多藥。但在這裡,他們只會開出我們所需的藥,所以馬國的醫療費用往往比印尼還便宜。」

印尼醫療專家裡歐諾也分析,當局有必要修改部分法律以改善醫療體系。例如,讓國外的醫生和醫療人員能更容易在印尼工作。

「關於醫療人力資源、稅務和外國醫療人員的規範必須改變,私人醫療界也必須被賦予更大角色。否則以現有的條例,根本沒有外國醫生可以在峇厘島新開的醫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