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選臨近,新加坡移民會因此放寬嗎

2019年09月10日   •   1萬次閱讀

上周,新加坡選舉局正式發出公告,表示已成立選區範圍檢討委員會,委員會的職責是檢討現有選區範圍。成立委員會就意味著新加坡大選真的臨近了。

根據歷年數據,成立選區範圍檢討委員會後,長則7個月,短則4個月,就到投票日啦,因此幾乎可以確定新加坡明年舉行大選。

新加坡民間一直流傳著「大選年規則」,因為大選年需要新公民增加支持,在永久居民總量需持平的情況下,就需要批准更多綠卡來填補。因此大選前移民往往都會放寬,審批時間比平時快,通過率也會比平時高。

左:工人黨,右:行動黨

「大選年規則」是真是假我們無從考證,但新加坡需要引入新移民是不爭的事實。

新加坡現在有多少人?

最新公布的

新加坡2018年人口簡報

顯示新加坡有 564萬人

新加坡需要多少人?

根據此前公布的《人口白皮書》

2020年新加坡總人口

包括居民與非居民

預計將在580萬—600萬之間

(預計明年不達標)

10年後,即2030年的總人口規劃

設在 650萬—690萬之間

美銀美林也發布報告

新加坡如果想要取得

經濟增長的目標

必須採納開放的移民政策

在2030年將人口推高

到630萬至670萬

缺的人從何而來?

一般來說得靠新生兒

來取得自然增長

然而,2018年新加坡生育率

跌到了谷底

這幾年政府拼了老命

維持在1.2的整體生育率越來越低

去年,更是超越自我

創造了歷史新低

1.14

新加坡整體生育率

遠達不到自然替代率2.1

也就是維持代際更替的

一個基本條件

靠造人來推高生育率

在新加坡不太現實

他們怎麼說?

總理熱門候選人王瑞傑

他的觀點基本上等同於

政策的風向標

他被問及新加坡《人口白皮書》中

以前大家覺得

多到「魔幻的」目標人數

還要繼續實現嗎?

他的回答十分肯定!

王瑞傑公開表示:

「隨著勞動人口減少

國家需要更多人力和移民」

「我們能敞開胸懷,就有更好的國際視野,這對新加坡和全球都更好。你不會希望活在人人築牆自保的世界。」

去年,新加坡永久居民

申請也放寬了

在2010年以後

新加坡永久居民人數甚至負增長

現在只維持在52萬左右

這幾年,新加坡永久居民

新批人數維持在2.9萬左右

去年,永久居民新批人數

迎來了9年來的新高

3.2萬多人

看了這些數據

相信大家都明白

新加坡移民的放寬

已經不言而喻了

但是,新加坡現在缺的

不是人,而是人才!

那麼,2019新加坡移民指南了解下?

移民新加坡的途徑

新加坡除GIP投資移民外

想要移民一般分為三步

第一步

辦理長期准證

有資格申請PR的准證有:

學生准證,就業准證

創業准證,家屬准證等

第二步

轉為永久居住准證(PR)

但此時依舊持有中國護照

第三步

入籍新加坡

正式成為新加坡公民

即:

EP/SP工作準證 永久居民 公民

從政策、出生率、人口規劃、綠卡獲批量等數據綜合分析,相信未來幾年是新加坡移民政策放寬的窗口期。

委託#翌新海外#

3個月拿準證,3年拿綠卡

承諾不成功不收費!

新加坡的移民途徑

圖源:新加坡移民與關卡局

根據新加坡移民與關卡局公布的資料,目前可獲取新加坡永久居留權(簡稱PR)途徑包括上圖的6種,前3種屬於親屬移民,我們外國人可選的有後面3種途徑:

1、EP/SP准證持有者

這是目前大部分人選擇的移民方式,通過在新加坡受僱或創業的方式拿到工作準證,達到一定的條件後進一步申請綠卡。

我司提供的方案包括僱主擔保、股權投資、創業移民等,我們承諾3個月拿到工作準證,全家移居新加坡,3年內拿到綠卡。不成功,不收費!

#翌新海外#的EP准證和綠卡

批出保持100%成功率

點擊圖片

了解新加坡移民項目

2、在讀留學生

這是政府在2017年12月公布的政策,需同時滿足3個條件:

新加坡的在讀留學生

在新加坡居住2年以上

必須通過一項新加坡國家考試(PSLE/N水準/O水準/A水準等)

我們曾經對留學生移民的政策做過詳細的介紹,點擊圖片查看:

3、GIP投資移民

作為新加坡移民方案中時間成本最低的方式,全球商業投資者計劃對申請人的審核非常嚴格。申請人必須擁有豐富的從商經歷和成功的創業背景:

申請人必須有至少三年的創業經歷,並提交企業最近三年審計的財務報告

申請人的企業必須屬於在附錄A行業列表中的一個或多個商業領域(房地產行業除外)。

點擊查看大圖

企業最近一年的營業額必須達到至少五千萬元新幣(約2.5億人民幣),並且最近三年的年均營業額必須達到至少五千萬元新幣

如果企業屬於私人所有,申請人必須持有至少30%的股權,申請人的職責範圍及企業的盈利能力也將作為審批的考慮因素。

GIP投資移民計劃提供兩種投資方案:

投資至少250萬新幣(約1250萬人民幣)建立新的商業實體,或擴充現有商業實體。

投資至少250萬新幣於新加坡政府指定的基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