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李顯龍總理指出,「每所學校都是好學校」,是新加坡的教育理念。
儘管每所學校的特色都不同,但教育者的心思是一樣的,他們都希望通過最好的教育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忱,為學生打下牢固的基礎。
每一所學校都建在鄰里,每一所學校其實都是鄰里學校。那新加坡的鄰里學校是什麼樣的呢?小文帶大家一起去看看吧~

01 課室配備
學校每個課室都配備有電腦、白板、投影儀、麥克風和音箱,徹底告別那種粉筆寫完一擦粉塵滿天飛,不利老師和學生健康的情形。課室的地板乾淨得像酒店一樣,可見學生們環保衛生意識之強烈。

02 人文社會歷史角
你是不是記得以前讀書,班裡面大部分的同學無論男女都不喜歡歷史、地理和政治課。為何?死板、說教、無趣是主要的三大原因。
而新加坡的一所普通的鄰里小學,卻能騰出一片大的空間舉辦人文社會歷史角,收集各類有歷史意義的物件,以模型、圖片、文字、實物相結合的方式,還原歷史人文社會場景,讓孩子們能接觸歷史、穿梭於時空。如此有趣、生動的教學方式,實非那種聽課、念書、背年代人物地名理論的枯燥方式可比。
一起來看看這個人文社會歷史角是什麼樣子呢?

(在這張照片里,模型和照片展現了早期新加坡華人、馬來人和印度人的生活場景。)

(新加坡歷史開始於1819年史丹佛.萊佛士的到來,經歷了英治時期、日治時期、新馬合併時期和獨立年代,如此圖文並茂,孩子一下子就理解和記住了。)
03 家長會
不知道在你的印象中爸爸媽媽參加你的家長會是什麼樣子的?
來看看一位參加新加坡家長會的爸爸是怎麼來說的。
他說:「這次家長會卻讓我對新加坡的教育理念深有感觸。在印象中,我那年代的家長會,老師基本上就是派成績,然後就是向家長數落孩子的不好的地方。反正我當年是沒少挨爸爸揍的,因為我本身就不是一個願意任人擺布的乖乖主。枯燥沒有互動的學習方式讓我實在沒什麼「學習熱情」,因而成績也不好,更不是老師眼中的紅人。
因此我也對這第一次的新加坡家長會充滿了好奇,會是什麼樣呢?答案很快揭曉了,小傢伙的班主任和副班主任在這次的家長會上主要談及的是作為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她們將會在學校學到一些什麼、學校和老師會怎麼教導指引她們。
另外學校還介紹了一些對孩子學習有幫助作用的手機(iPad)軟體,並介紹了家長需要配合學校和老師做的事情。45分鐘的一個PPT,其內容之詳細,實在讓我難忘。」

04 教室座位安排
參加過這裡的學生會的家長們會發現學生們的座位安排是非常合理的。
課室內的座位安排,從中可以看出老師授課基本上是站在整個教室的中心位置,而所有的孩子都圍坐在周圍。同時,為了讓孩子們都能看見每個同學的臉,每組的座位都採取了我從沒見過的坐向布置。
對比中國國內那種從前到後一排排一列列的死板布置,這樣的布置不單讓孩子們能清楚看見老師的授課,也能增強同學之間的互動,而且以小組形式就坐,能從小培養團隊合作精神。
另外座位也不是固定座位,小組間的座位每星期輪換,以示公平。從這樣的細節可以看出,新加坡的教育理念就是要從小培養孩子們:公平意識;互助意識;團隊精神;濃厚的學習興趣。

除了上邊說的這些特色之外,學校還有乾淨整潔的學生餐廳、彰顯雙語教育特色的活動布告欄、各種運動場地、有著各種植物的小花園、培育室等等都為孩子的學習成長提供了生動真實的素材和空間。而這這些僅僅是新加坡一所普通的鄰里小學。

都說細節決定成敗,新加坡的學校,在新加坡政府及教育部的管理下,很多的細節工作和布置都很到位。可以這麼說,放眼新加坡所有的政府學校,隨便選一間,其軟硬體都足以媲美國內所謂的名校。而其教學理念和教學管理的先進程度,也遠遠的拋開了中國國內絕大部分的學校。

(學校在這個知識閱讀角提供了iPad給孩子們查閱有興趣的資料。)
如果你到新加坡的學校走一圈你會明白了,眾口一詞的新加坡教育好是好在哪裡。
新加坡教育的好、新加坡教育成功的口碑,不是廣告打出來的、也不是吹牛吹出來的。而是切切實實做好對每個孩子因材施教、道德學術教育並重的細節積累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