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高考,在新加坡留學是怎樣一種體驗?
高考有如習俗一般,又如約而至。對千千萬中國學生來說,人生中第一場最重要的開始就這樣開始了。然而,比學長更擔憂的也許就是爸媽了。
然而,如果孩子一個人出國門讀書,爸媽擔心的可不是一天兩天了。

爸媽的擔憂
我女兒從來沒有離開過我,獨自一人在國外吃的不好怎麼辦?最怕她一個人懶得吃飯煮泡麵!
都是外國人,孩子出去被歧視怎麼辦?
孩子出國久了完全西化,會不會和我們產生隔閡?
現在留學回國的人這麼多,他畢業之後工作好不好找呢?
出國那麼多不學習富二代,我孩子如果跟著抽菸、喝酒那怎麼辦?
「兒行千里母擔憂」,孩子出國留學,做家長的難免特別牽掛。然而,事實是怎樣的呢?
孩子們說
我覺得新加坡挺容易適應的,大部分人都是華人,剛來的時候英文不好也沒關係,生活上沒什麼障礙。
在中國十幾年的鼻炎來新加坡倆月就莫名其妙的好了!花園城市果然養人。

想家?完全不會啊,從上海出發到新加坡也才5個小時。
一開始晚上一人也不敢外出,後來看很多人10點多還出門夜跑,我媽再也不用擔心我的安全了,畢竟這裡是全球最安全的地方了。
我特別喜歡中國的傳統文化,所以一開始父母讓我出國我挺不願意的,來了之後發現新加坡的雙語教育讓我依舊有機會接觸中國文化,同時還讓我這個英語白痴進化成了大神。每次在這裡感受到中國文化,都讓人熱血沸騰。
某日和兩個朋友在學校的餐廳吃午飯,我們各自點了一份牛排,拿起刀叉,而我們左側的餐桌坐著兩個金髮碧眼的歐洲人,正熟練地使用著筷子吃麵條。這大約是對文化交融最近距離的樸實直觀的體驗。

相對於歐美國家比起來,新加坡的學費相對低很多,而且政府還給助學金。除此以外,新加坡有各式各樣的獎學金可以申請,讓我可以毫無顧慮地完成學業。
我之前在中國除了讀書沒有任何特長,加入學校的華樂團之後,我學會了拉二胡,吹笛子,也認識許多興趣相投的朋友。
我一開始特別不敢上課發言,更別說做小組project了,因為不知道怎麼表達自己,也羞於說話。後來新加坡自主的教學氛圍讓我變得越來越活潑,和professor就某個話題辯論起來也是常見的事兒。

我在家是公舉,處處被寵著,感覺自己就是嬌弱小女生,現在一人在外才發現自己這麼能幹,去哪都覺得不是事兒,覺得沒有自己到不了的地方,丟太平洋里也知道怎麼活下來。
我剛從新加坡國立大學畢業,感覺工作還是挺好找的,申請的幾個跨國公司好多都給了offer,果然亞洲第一學府的文憑還是很值錢的!
無論國內外,所有孩子身上都寄託著爸媽的美好願望,望其成龍成鳳,希望小夥伴們都懂得爸媽這份良苦用心,照顧好自己,學習之餘也別忘了告訴爸媽這些「真相」,讓他們少點擔憂,少點牽掛。
最後,祝所有高考的學生取得理想的成績,圓夢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