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低齡留學趨勢崛起的大環境下,新加坡幼兒園的優質教育也逐步進入廣大家長的眼中。在最受歡迎的低齡留學的國家之中,新加坡是唯一一個榜上有名亞洲國家。
對於幼兒教育來說,學習環境是十分重要的,幼兒天性好奇,喜好探索,因此如何通過環境來引導他們進行學習是一件需要技巧的事情。新加坡的幼兒園又是怎麼做的呢?

營造有利於幼兒學習的環境教學環境(包括課室內、外的環境)的布置以及教材和教具的選用,都會對幼兒的學習產生一定的作用。因此,新加坡的教師通常都會通過活潑靈活的教學環境和提供豐富、多樣化的教材和教具,來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教學環境、教材和教具必須配合教學目標及教學內容;一旦教學目標和內容改變了,環境、教材和教具也必須隨著更換。另一方面,教材也必須注意為幼兒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幼兒能夠充分地使用教材和教具,以便有效地學習。
1
學習區
基於幼兒具有好動、好奇和有探索精神的特點,新加坡的大多數教師都會在課室里設置學習區,一方面可以讓幼兒通過活動來探索知識,另 一方面也可以為幼兒提供自主學習以及與同學互動的機會。
在設有學習區的課室里,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興趣,來選擇相關的學習內容。無論哪一個學習區(如:語言區、繪畫區、科學 區、圖書區、積木區、角色扮演區等)都為幼兒提供了運用母語 的環境,讓幼兒更主動地用母語來自我表達,並與他人溝通。
語言區和圖書區尤其能讓幼兒充分發展他們的語言技能。在這兩個學習區里,幼兒可以看圖書、念兒歌、進行圖文配對遊戲, 也可以運用一些布偶創編簡單的故事。另外,角色扮演區也可提供模擬場合,讓幼兒在不同場合中,進行聽說能力的練習。

2
環境布置
課室環境,如牆上的布置和材料的張貼,能促進幼兒的語言學習。幼兒如果會有更多機會在學習環境中接觸到語言文字,就能在耳濡目染中學習自己的母語。
因此,在學習區里的牆壁上,用字卡標籤註明各種學習區的功能和實物的名稱,如「積木區」、「圖 書區」等,這也是很多新加坡的老師會採用的方法。
教師也會在牆面貼上母語招貼、圖表等,儘量增加學習環境中書面語的信息量。
為了讓幼兒了解認真學習的重要,以及成人對他們學習的重視, 新加坡的教師會儘量多爭取在課室里(如牆壁上)展示幼兒的作品。當幼兒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示時,就會因獲得肯定而提高學習的自信心。
3
教學資源

教師如果能善於利用資源,就能提高教學質量。因此,新加坡的老師大多會積極使用不同的資源來支持自己的叫徐活動。
利用天然、現成和廢舊的材料來製成教材或教具
教師會收集種子、樹葉、石頭、碎布、包裝盒、塑膠瓶等材料,把這些材料再循環,設計出各種有趣的教材或教具。
利用社會資源進行教學活動
新加坡的教師通常都被要求充分地利用學校附近的場所和社區的設施來設計教學活動,如帶幼兒到公園、遊樂場、巴剎、超級市場等,讓他們認識周圍環境、擴大視野。
教師也可以引導幼兒利用所見所聞,來進行討論。這類活動容易引起幼兒的興趣,除了能訓練幼兒的觀察能力外,也有助於幼兒在生活中認識新詞,擴大他們的詞彙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