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教育下的新加坡
聯合早報訊,福布斯發布第三屆年度福布斯亞洲版「30位30歲以下精英榜」榜單,榜上21人來自新加坡。
本次榜單涵蓋了10個不同領域的30位30歲以下技術顛覆者、創新者和企業家。這些精英打破傳統思維,為新一代創立新的規則。
榜單評選的十個領域分別是:藝術(藝術和生活方式、食品和飲料)、娛樂與體 育、金融與創投、廣告營銷與傳媒、零售與電商、企業科技、工業製造與能源、醫療保健與科學、社會企業以及 消費科技。
入選榜單的 300 位精英都是富有遠見和具有顛覆思維的年輕人,凸顯出「顛覆與創新」的主題。
而新加坡之所以能在30位精英中占有21席,靠的就是名揚世界的精英教育。
精英教育
新加坡的文化是精英文化,是實行精英人才制度的國家,一小撮精英領導國家,要想成為上層建築或服務國家必須要是受良好的教育的精英人才。
這是全民都嚮往學習、努力學習的國家。當然新加坡政府政策上也傾向不要太過於信仰學歷,也會盡力培養學歷不高但有超凡技能的人才,對他們進行再培訓,呼籲企業在用人制度上更靈活多樣化,並對教育制度進行一定的調整和改革。
綜合課程(IP)
新加坡中學的綜合課程(IP)重點針對那些學習能力強的學生,為他們提供六年的中學與初級學院直通車計劃。學校將為該計劃下的學生提供廣泛、多元的學習經歷。新加坡中學的直通車綜合課程旨在發掘學生在學術課程以外的潛能。
修讀綜合課程(IP)的學生最終需要參加劍橋普通教育證書(高級水準)或其他專業文憑的考試。開辦直通車綜合課程的學校一般只招收中一年級的學生,特殊情況下,也會招收適合修讀這項課程的中三學生。
素質教育
新加坡重視每一個孩子的健康、快樂成長。不僅開設了符合不同學生的課程,還給學生安排了很多的課外活動,讓孩子在德育、藝術等方面有一個全面的發展,同時提供了廣泛的學習體驗機會。
學校根據每一個孩子的情況,提供不同科目組合,通過科目分班制讓孩子的興趣特長得到最大的發揮。學生可以擔任各種領導職務,積極參加壘球和吉他俱樂部。但對學生來說,這不僅僅是探索其他興趣和培養軟技能。這其中很大一部分也是為了讓學生的簡歷能獲得頂級獎學金和海外大學的青睞。
新加坡教育部長王乙康認為,現時今日,精英的定義不應限制在狹隘的學術精英,而是必須更全面的了解學生能發揮的長處,以及探討用新的方法來評估學生的強項。
王部長說,社會對精英的定義必須擴大。目前剛畢業的大學生和僱主所重視的品質之間似乎存在「脫節」現象,僱主招聘的時候,不能再只是注重學術成績。
而且從今年開始,新加坡教育部取消了所有小學一年級和二年級的考試,中一學生將從今年開始不再參加年中考試。
目的就是希望學生可以自主安排這段時間,充分發掘學生的興趣和潛力。在這段時間內,學校開設了各類活動或主題,讓學生決定讓學生決定所要進行的活動,以便從自主學習中培養樂趣,發揮自己的創意。
這樣新加坡教育對學生的創造力塑造會有很大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