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和部長如此開玩笑,江湖地位可見一斑。
從新加坡走出來的歌手,這些年為人所知的還有參加國內綜藝的陳潔儀、向洋、董姿彥。

再資深一點的有蔡健雅、阿杜、許美靜等等。

2019年新加坡的國慶慶典歌曲群星薈萃, 《我們的新加坡》一首歌集齊了林俊傑、孫燕姿、陳潔儀、董姿彥、蔡淳佳,還有久違的潘秀瓊和黃鶯鶯等本地華語歌手。
孫燕姿

林俊傑

董姿彥

(截圖:DDPeeps)
當然這些歌手也會經常唱英文歌,事實上,華語歌在新加坡越來越式微。
1980年代,一些當年從南洋大學畢業的華人學生,進入媒體和學校工作。他們舉辦了各種華語寫作比賽和文藝比賽,請來港台作家頒獎。
他們將巫啟賢等人創作的這類新加坡校園原創歌曲,統稱為「新(新加坡)謠」。

(紀錄片截圖)
2016年有一部新加坡紀錄片《我們唱著的歌》就從孫燕姿、林俊傑、巫啟賢們說起「新謠」的歷史。
導演鄧寶翠說,在新加坡確立了雙語教育、英語為主的安排後,華語課本越來越薄。
小時候很多人是通過抄歌詞來學中文~

1990年代,新謠創作人許環良培養出新加坡「國寶」歌手陳潔儀。
1990年代末,林俊傑和阿杜通過海選,入圍許環良(《江南》的製作人)創辦的「海碟音樂」歌手訓練班,學習華語歌曲,當時彈唱都是新謠的歌曲。
2000年,孫燕姿走紅兩岸三地,她曾在李偲菘音樂學校學唱歌,而李偲菘李偉菘兄弟曾是新謠創作人。
鄧導演在製作紀錄片時候,感受到三代新加坡華人中文水平的差別,確實一代不如一代。
導演對記者說:「孫燕姿林俊傑這一代,你會發現,他們是用英文的語法來講中文。」

新加坡說華語的人
越來越少了?
新加坡從1979開始推行的「講華語運動」的推行有40多年,當時為了降低華語學習門檻,從中國內地引進了簡體字。

但是年輕一代還是越來越喜歡說英語。
在上個世紀80年代之前,大部分新加坡家庭使用華語,但到現在大部分都使用英語。
2020年統計顯示,新加坡居民在家說華語的比例比十年前更低了!

(圖源:早報)
新加坡如今的雙語教育的華語部分,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每周上幾節華文課,到了中學,根據華語成績,選擇「高級華文」、「普通華文」、「華文B」中的一門,每周2節課。
除此之外,其他科目全部都是用英語教授,看得出這是把華語當外語來學。

(圖源:today)
雖然華語在新加坡逐漸失寵,但是從最近的街頭華語歌表演的大家的捧場程度來看,說英語的新加坡人還是很喜歡華語歌的。
另外,隨著中國的崛起,新加坡出於實用主義角度,越來越重視華語教育。
但願新謠後繼有人,新加坡華語也能得到傳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