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岸小學17名小一生與福建廈門國際學校的學生,不但一起聽廈門的文物館導覽員講述一座來自18世紀英國的大象鐘的故事,還動手製作自己心目中的時鐘,輪流呈現各自的作品。
北岸小學是新加坡新成立的小學,由於建設進度問題今年才開始招生,其特色是數碼科技教育,用現代科技給孩子帶來更多的樂趣與收穫。

北岸小學國際互動課程
北岸小學和中國學生一同隔空連線博物館導覽員,通過視訊了解中國的鐘表文物。在一個小時的課堂上,17名小一學生與福建廈門一所國際學校的學生一同實時學習。除了聽廈門的文物館導覽員講述一座來自18世紀英國的大象鐘的故事,兩地學生還動手製作自己心目中的時鐘,輪流呈現各自的作品。
這是今年新成立的北岸小學(Northshore Primary School)利用科技輔助教學與國際交流的首次嘗試。授課的華文教師兼品格與公民教育科主任陳慧玲(41歲)介紹,學生們正在英文課上學習不同的動物,數學課是有關時鐘,華文課則是建立時間觀念,這樣的跨學科課程設計可以起到「一箭三雕」的作用。
記者昨早受邀隨堂觀察上課情況,只見被分成不同小組的孩子們三三兩兩合作發揮創意,不亦樂乎。在短短20分鐘內,有的搭出五顏六色的機器人時鐘,再加入自己喜愛的迷你鯨魚等配件;有的則用彩泥搓出長短不一的時針和分針。
為了鼓勵學生積極回答問題,凡答對問題的學生都能參與建設網絡虛擬城市,加入自己想要的設施,如房屋、商場和球場等,肯定學生努力的同時,也加強他們對社區的概念。
面對記者的提問,年幼的學生們都有自己的主見,能解釋創意背後的考量。其中一名學生崔芷然(7歲)分享,她的時鐘加入鱷魚,是因為「鱷魚很厲害,我想當鱷魚」。
教學目標
崔芷然說,玩樂高是她最喜歡的課程元素。但她也提到,網絡技術問題一度導致導覽員的講解斷斷續續,她無法聽清楚廈門學生的發言,因此不能和對方交流。

陳慧玲坦言,課堂上確實出現連線問題和收音不理想等一系列網絡科技帶來的突發情況。「但這是很好的體驗。未來有機會還會進行這樣的課程,也會加強網絡設置。我們不會因此怯步,會繼續跟新加坡以外的學校交流。」
北岸小學校長李燕萍(47歲)進一步解釋,學校靠近榜鵝數碼園區,其中一個特色是數碼科技教育,因此樂於在這方面作更多探索,帶給學生更多不同的體驗。
為應付榜鵝一帶對小學學額需求而設的北岸小學坐落在榜鵝北岸通道,距離柔佛海峽海岸線僅一個街區。李燕萍說,學校另一個特色是打造戶外學習。「會帶學生走出學校,學習道路安全。也打算在海岸線周邊實踐『德育在於行動』,讓學生了解環境等。」
北岸小學建立

榜鵝(Punggol)在新加坡東北部,是較新的一個市鎮。其地名源自馬來文「Punggol」或「Ponggol」,意思是「用彎曲木棍把樹枝鉤下以採收水果」,反映了此地從前是水果種植地。
早期的榜鵝是農業地帶,開闢了橡膠園,居民也以種植果菜、捕魚、養豬等為生。後來農業逐漸淘汰。
2007年,政府宣布「優質榜鵝21」開發計劃,要以「水」與「綠」的生態環境,打造優質宜居市鎮,吸引年輕家庭與樂於親近綠水藍天的人們到這裡生活與休閒。
現在,榜鵝市鎮已有多個依水而建的組屋(公共住房)與私人公寓項目,新加坡首批生態組屋「綠馨苑」也建於此。
2018年新加坡教育部為迎接更多「龍寶寶」升上小學一年級,為當年的小一報名提供約4萬1800個新生學額,比前一年多了整整2600個!其中,多出的學額大多數坐落在榜鵝和盛港的小學,其中榜鵝的小學普遍增加10個至60個學額。
同樣為了解決學額不夠的問題,新加坡計劃在接下來的兩年內在榜鵝、盛港增建5所大型幼兒園,能提供多達2600個學生名額。
這項計劃中設在榜鵝Northshore Link的小學,被命名為北岸小學(Northshore Primary School)。
北岸小學今年1月正式迎來首批小一新生,共六個班總數145人,目前有25名教師。隨著周邊預購組屋陸續落成,學校未來可接收六個年級共1400人左右。校園內的部分體育設施,如室外足球場和室內羽毛球場,日後將在課餘時間開放給公眾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