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旅遊局局長:人們再過幾年才會放心出國,旅遊業或得等到2025年後才能恢復元氣

2021年12月30日   •   1萬次閱讀

由花柏山休閒集團推出的聖淘沙天空喜立(SkyHelix Sentosa)坐落在英比奧山頂區,打造高空戶外的休閒體驗。設施外觀為高聳的螺旋柱,中心的空中吊廂可將遊客上升到海拔79米的高空之上。遊客將置身於露天空間,與大自然近距離接觸。(花柏山休閒集團提供)

作者 侯佩瑜

地旅遊業停擺了兩年,等來了疫苗又有變種毒株,剛有了點起色,又來個Omircon,何時才會看到曙光?

新加坡旅遊局局長陳建隆近日接受《海峽時報》專訪時說, 要恢復到冠病疫情前的水平,或許得等到2025年後。

四年之後才會開始恢復正常,聽到這個數字,紅螞蟻和大家一樣,內心莫名的沉重。

周末聖誕老人在烏節路散播佳節歡樂。(聯合早報)

陳建隆認為,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們需依賴本地需求。再過幾年,人們才會放心出國。

新加坡2019年的入境旅客達到了1910萬人次,旅遊收益為277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當時連續第四年刷新紀錄。從那以後,本地旅遊業一蹶不振。

對於成功改變經營模式的旅行社來說,過去兩年的業務甚至比疫情前更好。

為了鼓勵國人光顧本地旅遊景點和酒店,政府去年12月向每位國人派發100元的「重新探索新加坡」消費券(SingapoRediscovers Vouchers)。

然而,一年過去了,只有一半人(140萬人)使用了消費券,總共花費了約2.8億元,只占2019年旅遊收入的1%。

陳建隆說: 「大家問我,你對明年有什麼期待?這說不準。隨著旅行的迅速開放,可能會出現一些『非常幸運』的情況,但更有可能的是,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將『從2025年開始』」。

由於旅行限制,新加坡三大旅遊市場——中國、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的遊客繼續被拒之門外。旅遊局不得不將資源投放到開通雙向旅行的市場。

無論哪個市場向國人開放邊境,都可能會掀起一股爭奪市場份額的熱潮。

陳建隆說: 「哪個市場為我們開門,我們就會去那個市場。旅客是否願意繼續回到新加坡,取決於我們如何定位新加坡。」

他也說:「過去兩年,我們在更新產品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確保仍有新酒店和新景點。」

泰國豪華度假酒店拉古娜都喜天麗Dusit Thani、聖淘沙天空喜立(SkyHelix Sentosa)、冰淇淋博物館和卡丁車競技場The Karting Arena都是在過去兩年新開的旅遊景點。

拉古娜都喜天麗酒店在2020年開業。(海峽時報)

當局也計劃將烏節路改為步行街,並推出特色餐飲概念、畫廊空間、電影院、表演區、活動和會議場所等休閒服務,除了大型品牌零售店,這些計劃儘管有延遲,但仍在繼續。

疫情並沒有阻止烏節路一帶的開發商,探索新的酒店和零售概念,如提供會議空間。

「我們正在與他們合作,看看他們可以為公眾提供一些開放式景點,如屋頂露台。」

新加坡綜合度假勝地項目,濱海灣金沙和聖淘沙名勝世界的總擴建計劃以及其他尚未公開的重大項目正在如期進行。

位於武吉知馬新天地(The Grandstand)的卡丁車競技場。(海峽時報)

蟻粉或許會質疑,旅遊業萎靡不振,有必要在這個時候建新設施嗎?

陳建隆說,根據定義,基礎設施建設是長期的。要旅遊局說:「停,不要再建酒店了」很容易。但如果現在這麼做,五年後,若經濟恢復時,我們可能會缺酒店房間。

他也提到馬來西亞去年3月18日突然關閉邊境,導致數以萬計的馬國工人滯留在新加坡。

在短短几個小時內,旅遊局必須要找到1萬多個酒店房間來容納工人。「我們不能讓他們露宿街頭。我們不想讓他們回到馬來西亞而不是回到新加坡,因為我們的公司需要他們。」

這也是旅遊局開始著手安排酒店隔離等疫情措施的起點。

也就說,我們繼續國內游,重新發現新加坡的日子還有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