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與新加坡:投資移民政策的對比與競爭

2024年01月10日   •   6669次閱讀

香港與新加坡:投資移民政策的對比與競爭

近期,中國香港特區政府宣布了重啟暫停八年的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並在12月19日進一步公布了計劃的詳細內容。這一決定引起了人們對香港與新加坡兩個亞洲金融中心投資移民政策的關注。香港計劃吸引超高資產凈值人士,而新加坡在2023年對其GIP全球商業投資者計劃進行了調整。本文將探討兩地政策的異同以及可能帶來的競爭。

香港的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

香港的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旨在吸引18歲及以上的合資格人士,包括外國國民、持有外國永久居民身份的中國籍人士、澳門居民和台灣華籍居民。香港移民公司楹進集團表示申請人需要在提出申請前的兩年內證明擁有不少於3000萬港元的凈資產,並投資至少3000萬港元於獲許投資資產,其中包括至少2700萬港元於金融資產和非住宅房地產,以及向新的「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投資組合」投入300萬港元。成功獲批後,申請人及其家屬可享受一系列福利,包括在港逗留、申請永久居民資格等。

新加坡的GIP全球商業投資者計劃

相較之下,新加坡的GIP計劃在2023年經歷了一些調整。這一計劃分為三個方案,涉及到不同的投資額和要求。方案A要求投資者投資至少1000萬元成立新的商業實體,方案B則要求在GIP精選的基金中投資2500萬元,而方案C要求在新加坡設立資產管理規模至少2億元的單一家辦。此外,GIP計劃規定了在首五年永久居留期滿後續簽的條件,包括公司的僱傭和業務總開支。

香港與新加坡的政策比較

資金要求: 香港的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對凈資產和投資金額的要求較為靈活,而新加坡在2023年的調整中收緊了資金要求,對於方案A的投資者,資本要求從之前的4倍提高到了10倍,方案B也有相應的提高。

僱傭和業務要求: 在續簽方面,新加坡對僱傭和業務總開支提出了更為具體的要求,強調了對本地就業機會的關注。而香港更注重在港連續通常居住的時間。

市場競爭: 香港和新加坡一直以來都在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上展開競爭。香港通過吸引超高資產凈值人士,預計能夠為香港帶來高達1200億港元的新資金。而新加坡的政策調整則體現出一定的緊縮趨勢,更注重投資者的實際貢獻和對本地就業的促進。

總體來看,新加坡的GIP全球商業投資者計劃在近年經歷了寬鬆和收緊的變化。雖然企業主條件有所放寬,但資金和行業要求逐漸趨緊。政府更加注重投資者對本地就業的貢獻和對本地市場的促進。這與香港在吸引超高資產凈值人士方面的策略略有不同。

香港和新加坡在投資移民政策上呈現出不同的調整趨勢。香港通過重啟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試圖吸引更多的超高資產凈值人士,而新加坡在GIP計劃中體現了一定的收緊。這兩個亞洲金融中心在全球競爭中持續展開,其投資移民政策的調整也將影響到各自的國際吸引力。未來,我們將繼續關注這兩地政策的變化及其在全球投資移民市場上的競爭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