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已從2025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全球最低稅率(Global Minimum Tax, GMT)政策。這一政策是國際社會應對稅基侵蝕與利潤轉移(Base Erosion and Profit Shifting, BEPS)行動的重要部分,旨在確保跨國企業繳納最低稅額,減少避稅行為。這一政策調整不僅標誌著新加坡在全球稅務合規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也引發了眾多跨國企業對新加坡稅務環境的重新評估。

背景:什麼是BEPS
稅基侵蝕和利潤轉移(BEPS, Base Erosion and Profit Shifting)是當前全球最熱門的稅務議題之一。稅基侵蝕與利潤轉移指的是跨國企業利用稅收規則漏洞,通過轉移利潤到低稅或無稅國家來減少整體稅負的行為。這種行為導致全球各國政府稅收損失嚴重,也加劇了稅收不公平現象。包括普通自然人在內的納稅人,如果發現跨國企業都在避稅,那麼全體納稅人的稅法遵從度都會降低。
為了應對這一問題,經合組織(OECD)和二十國集團(G20)推出了《稅基侵蝕與利潤轉移行動計劃》,其中第15項行動計劃便是引入全球最低稅率。這一計劃要求各國採用一系列規則,確保跨國企業支付最低水平的稅款。
全球最低稅率的核心機制
全球最低稅率的實施框架包括以下關鍵機制: ① 收入納入規則(Income Inclusion Rule, IIR)IIR是全球最低稅率的核心規則之一,要求母公司所在地對其在低稅率國家的子公司所得進行補充徵稅。如果子公司的實際稅負低於最低稅率,母公司需要為這部分差額補足稅款。 ② 國內補充稅(Domestic Top-up Tax, DTT)DTT是各國為了保護本國稅基而引入的補充稅措施。如果企業在本國的實際稅負低於最低稅率,政府可以對差額部分徵稅,從而避免稅收流失到其他國家。 ③ 跨國企業補充稅(Multinational Enterprise Top-up Tax, MTT)MTT則是針對跨國企業在不同司法管轄區的低稅所得設計的補充稅,確保其全球範圍內的有效稅率達到最低水平。

新加坡的應對措施
新加坡作為全球重要的金融和商業中心,其稅收政策在吸引外資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新加坡一直致力於營造公平、透明和可預測的稅務環境。此次稅改不僅符合全球稅改趨勢,也體現了新加坡對國際稅務合規的承諾和決心。通過實施15%的最低有效稅率和補足稅機制等措施,新加坡旨在確保跨國企業在全球範圍內承擔合理的稅負,並防止稅基侵蝕和利潤轉移問題的發生。為了符合國際稅收新規,新加坡政府決定從2025年起實施全球最低稅率政策。以下是新加坡的主要應對措施: ① 引入國內補充稅(DTT) 新加坡將對本地註冊的跨國企業集團實施國內補充稅,以確保其整體稅負達到15%的最低水平。 ② 完善現有稅收框架 新加坡稅務局(IRAS)正在更新相關法規和指導文件,為企業提供明確的合規指引。 同時,新加坡政府也認識到稅改可能對跨國企業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在推出稅改政策的同時,還推出了投資稅收抵免等優惠政策,以減輕稅改對跨國企業的影響並繼續保持新加坡對跨國企業的吸引力。
對企業的影響
☼ 跨國企業的稅務成本增加 隨著GMT政策的實施,那些利用低稅率地區降低整體稅負的企業將面臨額外的稅務成本。 ☼ 稅務合規壓力增大 企業需要調整內部稅務管理系統,以確保滿足新規的合規要求。這可能涉及更多的財務和法律支持。 ☼ 稅務規劃策略調整 傳統的稅務優化策略可能不再適用,企業需要重新評估其全球稅務結構。
企業如何應對
☼ 評估全球稅務影響 企業應對全球業務進行全面的稅務影響評估,確定哪些國家可能受到GMT政策的影響。 ☼ 調整內部稅務系統 確保稅務系統能夠支持收入納入規則(IIR)和國內補充稅(DTT)的合規需求。 ☼ 尋求專業建議 企業應與稅務專家合作,制定合規戰略並優化稅務成本。
總結
全球最低稅率政策的實施標誌著國際稅收規則的重要轉變。新加坡企業應儘早準備,積極應對新規帶來的挑戰,同時抓住潛在的機遇,在全球稅收環境中保持競爭力。儘管全球最低稅率實施對跨國企業的稅務安排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但新加坡依然具有多項稅務優惠政策。這些政策不僅有助於降低企業的稅負成本,還為企業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機遇和空間。企業出海,新加坡依然是一個具有吸引力和競爭力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