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亞洲留學的熱潮中,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優質的教育資源以及豐富的文化背景成為了許多學生的首選目的地。
兩國雖然相鄰,但在教育、文化、生活等方面卻有著各自獨特的魅力。

那麼,面對這兩個留學目的地,你該如何選擇呢?
共同之處
01 語言環境
馬來西亞和新加坡都是全英文授課的國家,同時華人眾多,華語交流無障礙。
在這樣的環境下,留學生不僅可以提高英語水平,還能深入了解當地文化,體驗多元文化的魅力。
02 氣候環境
兩國都屬於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氣候宜人,非常適合居住和學習。
此外,兩國都有豐富的自然景觀和文化遺產,為留學生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環境。
03 教育認可度
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高等教育都得到了中國教育部的認可,畢業後學歷在國內具有同等效力。
這意味著無論你選擇哪個國家留學,回國後都能獲得認可的學歷。
學歷認證是啥?

國外學歷學位認證是為了貫徹國家「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的政策,滿足廣大留學生回國後在國內升學、就業、申請科研基金等需求而開展的一項重要工作。
通過這一認證,可以證明留學生在國外所獲得的學歷學位及就讀方式是經過教育部認可的,為留學生回國後的升學、就業等提供有力支持。
最終出具的學歷學位認證書,是對留學生所獲學歷學位及就讀方式的高度認可。
持有這份認證書,留學生可以在國內更好地展現自己的學術及職業能力,更好地融入國內社會。
不同之處
04 學制差異

雖然兩國本科學制相似,但碩士學制有所不同。
新加坡
新加坡的碩士分為授課型和研究型,學制較短,通常1-1.5年即可完成。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的碩士則分為授課型、混合型和研究型,學制相對靈活,可以根據個人需求選擇不同的學制。
05 留學費用
新加坡
新加坡的留學費用相對馬來西亞較高,公立大學本科一年學費約為4.5-6.5萬人民幣。
新加坡的公立大學為外國學生提供助學金,但可能對畢業後的就業有所限制。
此外,新加坡的還為留學生提供學費免息貸款。
下面我們以新加坡三所國立大學本科學費為例,為大家做個參考:
新加坡國立大學

新加坡國立大學的本科學費大約在30,612 - 39,168新元/年
【牙科、醫學(非護理)為169,866新元/年;音樂為130,494新元/年】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本科學費大約在17,800 - 38,750新元/年,醫學為77,600新元/年】
新加坡管理大學

新加坡管理大學本科學費:45,600-49,950新元/年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的留學費用則相對較低,公立大學本科一年學費約為1-2萬人民幣,碩士學費為2-4萬人民幣。
對於經濟條件有限的學生來說,馬來西亞無疑是一個更具性價比的選擇。
06 學校排名 新加坡
新加坡的國立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在國際排名中表現出色,分別位列QS世界大學排名第8和第26位。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的五大公立大學在QS排名中稍稍落後,其中馬來亞大學排名第65位。

兩國都擁有世界一流的大學和教育資源,為學生提供了優質的教育和發展機會。
07 文化差異
新加坡
新加坡受西方文化影響較大,注重個人主義、效率和紀律性。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則更注重集體主義、傳統和文化多樣性。
08 生活費用

新加坡
新加坡作為一座現代化大都市,生活節奏較快,消費水平較高。
在新加坡,住宿費用約為人民幣2500元至6000元/月。加上其他日常開銷,如飲食、交通等,每年的生活費大約需要人民幣8萬。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則擁有更多自然風光和文化遺產,生活節奏相對較慢,消費水平較低。
留學生可以根據個人喜好和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09 簽證流程
在簽證申請流程上,馬來西亞與新加坡均展現出了明確且公正的政策體系。
但兩國在簽證處理的速度和便利性上還是存在著微妙的差異。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的簽證申請流程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來完成。
這主要歸因於其審核過程的嚴謹性和複雜性。
儘管如此,整個流程依然非常明確,為申請者提供了清晰的指導。
新加坡
新加坡的簽證處理速度通常更快。
一般來說,只要文件齊全、符合要求,大部分申請者可以在幾周內就獲得簽證。
新加坡學生准證
新加坡學生簽證,也被稱為Student's Pass,是為那些計劃在新加坡攻讀全日制學業的留學生提供的。
這張准證不僅允許持有人在新加坡逗留,還是多次往返的有效證件。
01 簽證的有效期
簽證的有效期根據學生就讀的課程長度而定,確保了留學生在整個學業期間的合法身份。對於需要簽證才能入境的學生,建議至少在開課日期前兩個月提交申請。
02 申請流程
準備申請材料:護照、簽證申請表、學校證明信等。
提交申請:向新加坡移民與關卡局(ICA)提交申請。
領取學生准證:抵達新加坡後,根據ICA的指導,前往移民廳領取學生准證。
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在留學方面各有優勢。
新加坡的教育質量較高,但留學費用相對較貴;
而馬來西亞則擁有較低的留學成本和靈活的學制。
此外,兩國在文化、生活等方面也存在一定差異。
因此,選擇哪個國家還需根據個人需求、經濟實力和職業規劃來綜合考慮。
無論選擇哪個國家,都需做好充分準備,以充分利用留學機會,為未來的職業生涯奠定堅實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