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那幾天,去參觀的地方都寫了兩篇遊記,大家有看嗎?
聽到你們說,這樣子的分享很有收穫,也對你們有所啟發,讓你們感受到親子之旅該如何做更有意義,這些鼓勵對我來說都特別開心。

今天的分享是我8月份新加坡遊記的最後一篇了,我想分享的是去新加坡美術館參加的摺紙STEAM項目。那天的主題是機器人,孩子們可以跟著項目的指導來DIY,做好後還有一些3D投影可以幫助拍攝機器人的小動畫片,孩子們興沖沖地加入,認真在這項活動里玩上了2個小時。

按照美術館負責人的介紹來說,摺紙是他們STEAM教育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對孩子的智力開發,非常有幫助!

摺紙為什麼那麼重要?
我之前分享過摺紙早教的文章,當時我用了一個詞來介紹摺紙,叫做「Origami」,維基百科對Origami的定義是「折或者疊紙張的藝術」, 把紙張折出各種特定的形狀和花樣,可能是一張紙的作品,也可能是兩張以上紙張作品。

摺紙雖然起源於中國,但國際上傾向於認為,日本奠定了整個摺紙藝術的高水準。在日本乃至國外的教學裡,摺紙可以衍生出相當豐富的啟蒙功能,包括提高空間感知能力、邏輯和順序思維能力等等。美日的研究數據也指出,摺紙,尤其是在小學和學前階段,是一種獨特而有價值的課程。
在新加坡,我學到的另外一個新詞彙是「Kamikara」,也稱之為動態摺紙(Action origami),是指可以設置動畫或能動的摺紙作品。比如Joshua做好的這個機器人,是可以「行走」的,在設備的幫助之下,還可以做成動畫片。

而另外一種是裡面本身包含了機關,這種動態摺紙通過一系列摺紙與機關的連接設計,可以讓它們瞬間開合,或是只要一旦接觸到平面,就會自動展開,釋放出藏在其中的另一個摺紙等等。這便是更高階的摺紙藝術。

一碰到地板就會彈起來的企鵝
為什麼要幫助孩子延伸摺紙不同的作用呢,這是為了讓摺紙不只看上去好玩,也更能幫助設計者加入了別出心裁的創意,讓孩子能在鍛鍊創造力和動手能力的同時,培養一雙發現「不一樣」的眼睛。
簡單來說是看圖操作,但是卻不僅僅只是用眼睛看,更關鍵是用邏輯來思考、專注力在分析,並且根據行動指引來復盤,這些都是STEAM教育的基礎。

美術館負責人說,「每一項技藝在精進學習的時候,總會遇到瓶頸期,當孩子找不到提升的好方法時,我們也不妨嘗試換一個角度來重新認識它」。

怎麼樣教孩子用好動態摺紙呢?
動態摺紙的玩法分為入門級、進階級、高階級,我跟大家好好介紹。
入門級:
以比較簡單的動態摺紙為主。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我們童年的回憶——東西南北風,其實就是一個入門級的動態摺紙。

除此之外,跳躍的青蛙,以及拍動翅膀的鳥類或蝴蝶摺紙也算這類,因為可以通過左右它來產生動作。

進階級:
跟入門級相比,增加了需要聯動的部位,通過使用各種物理傳動結構,進而達到動態的效果。
我示範一個很有趣的例子,叫Agamograph的動態藝術摺紙。製作的過程也非常簡單,只要塗色、摺疊、轉換不同的角度就可以實現。
第一步是先下載相關的模版。

第二步是把每一條間格里的圖案,一一按照喜好上顏色,再使用手風琴式的摺疊方法,就可以完成一個簡單的作品了。

第三步是通過正反面或者左後的移動和翻轉,就可以看到兩幅完全不同的畫面了哦,是不是很神奇?

高階級: 大部分可以自己進行動作設計,開始嘗試替換或者製作機關道具了。 這個就比較難了,屬於高創意的階段,目前最出名的應該得屬摺紙藝術家中村開己的發明,在YouTube上,關於他所發明的動態摺紙玩法視頻有非常多,其中最熱門的一條播放量已超六千萬。


摺紙總結和資源下載 整體來說,動態摺紙比普通的摺紙更加煅煉小朋友的觀察力、耐心和動手能力。因為製作的過程雖然不難,但是需要細心,比如在摺痕的時候線條有沒有折歪、粘合的時候有沒有對應正確的數字等等,這都無形中提升了孩子觀察微小物品的專注力。 像Eric最開始做機器人,第一次玩,中心點沒有確認好,結果機器人做出來後,腦袋朝下了。雖然弄壞了一半,但Eric果斷地把剩下的材料改裝了一個小盒子,用來掛手錶,他很是滿意。


坦白說,陪著孩子們玩摺紙,做出來一個個有趣的小動物,我也有種重回童年的感覺。當我發現孩子出錯了,我也會陪著幫個手,跟孩子一起思考和對比看看之前是哪一步出錯了,這樣子也算是帶著他一起思考,也是對孩子邏輯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的進一步鍛鍊呢。
所以今天也想跟大家分享這一兩周我搜集的動態摺紙的電子素材,這裡包括了動態的青蛙、小貓、小鳥,你看形象是不是很栩栩如生呢?

我收集了10份摺紙PDF模板,一共44頁,裡面包含了10個主題內容,而且除了摺疊玩法,孩子們可以解鎖其他玩法,比如塗色、拼接等等,大家在公號消息框里回復關鍵詞「動態摺紙」就可以直接獲取下載列印了,就像平時微信聊天一樣哦。
觸手可及的摺紙STEAM教育,不妨跟孩子們好好玩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