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中國得廣大家長來說,什麼才最重要?可能很多人會說是「錢」,這其實沒有明顯的邏輯錯誤,因為有了錢就有了學區房,有了學區房就能讓孩子就讀於重點學校,成功躋身到高等學府之後就又能得到更加良好的教育,這一系列的因果關係最終還是指向了教育。
所以歸根結底來說,孩子的教育是重中之重,然而如果將這個話題繼續延伸下去,教育當中你最看中什麼呢?我們上學的時候回到家之後父母見到我們的第一句話就是:「考了多少分啊」。父母們迫切想要知道的答案就是他們最關心、最看中的東西。

似乎以考試成績作為學習效果的標準向來就是天經地義,不容置疑的,然而我們可能沒有想到,作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的已開發國家新加坡正在對教育展開一項重大的改革,他們圍繞著教育的目的是什麼,怎樣評價教育的成果,了解孩子學習的效果展開了討論。
此前,他們已在公眾參與的會議上聽取了各方的意見,討論是否要取消小學和中學的部分考試,讓考試分數不再是孩子們在學校里不可撼動的唯一標準。

會議中新加坡教育部副部長Chua Yen Ching女士與Damai中學校長Chan Wan Siong女士,分別闡述了自己的看法,對於取消部分考試的決定各方普遍比較看好,在很多方面也達成了共識。
然而,一些人對取消部分考試的擔心在於用什麼來替代考試的方法來檢驗學生們學習的成果和進展到底如何呢?

Damai中學校長Chan Wan Siong女士
針對這樣的質疑, 作為兩個孩子父親的Damien Quek先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可以父母要和孩子進行更多的溝通,孩子在學校學習的知識拿回來和家長們分享,在探討的過程中我們就能夠得到一些有效信息,就能知道孩子們今天究竟有多大長進,而分數只是一個數字,不能整體的反射出孩子們在學校的具體表現,我們也不應該把學習成果當作教育的唯一功能。
這位家長還舉例說明:「例如我們的孩子今天沒有學習到知識,但原因是他在課間休息時遇到一位摔傷了腿的同學,他攙扶著同學到了醫務室,為此錯過了一堂課,雖然他沒有學習到知識,但你不能說他今天在學校是沒有收穫的。」

新加坡教育部副部長
而學校的老師們也普遍認為:作為孩子的父母你應該讓她們感受到你對他們的關愛,家長們見到孩子上來就問「作業做沒做完」「考試考沒考好」,這只會讓孩子們認為分數和作業比自己更重要,爸爸媽媽只把自己當作一個考分的機器。而自己今天在學校過的開不開心,快不快樂,在學校經歷了什麼,家長們根本漠不關心,不聞不問。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沒有益處的。
以後孩子們進門之後,家長第一句話應該問:「你今天在學校過的開心嗎?」「你今天交到了好朋友嗎」「你今天有什麼樣的收穫」「經歷了哪些有意思的事情」這樣他們才能感受到家長關心的是自己,而不是他們考出來的冷冰冰的分數。

而小編認為,學校作為一個「教書育人」的場所,那麼教書和育人就同樣重要,只學會考試技能而沒學會做人的教育也仍然是失敗的,提高自身修養,使用文明語言,甚至一些最基本的在公共場合遵守秩序,不大聲喧譁,不亂扔廢棄物,這些都是在教育中所應該得到的收穫,而不單單是考試分數,而考試分數也不能直接反應出學習的成果,分數只能證明你掌握了考試的技能,但對於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是通過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過程中才能體現出來的。

我們的孩子背誦《過零丁洋》並不僅僅是為了把它倒背如流,從而通過考試這麼簡單,而是真正讀懂文天祥的家國情懷,敬仰他那偉大的人格,從而鞭策自己將來成為一個好人,即便做不成一個對社會有貢獻又人人都喜歡的人,但起碼也應該是一個不危害社會,不讓人討厭的人,這恐怕才是教育所應設立出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