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儘管這是老生常談的一句話,但就像很多道理我們都懂但仍舊過不好生活一樣,理解也需要切身去感受。
很多時候,孩子沒有達到父母要求的標準並不是他們不努力,而是每個孩子都有他擅長的領域,不同的天賦和理解能力,用同樣的標準去要求他們是不合理的。

在新加坡,小學的課程設置就非常合理,老師和家長在對孩子的教育理念上更加開放。孩子在「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下能夠更好的發揮特長,走上適合自己的學習之路。
在國內,小學階段的主修課程是數學和語文,英語教育相對較為薄弱。
而在新加坡,小學的主課有四門,分別是英文、母語、數學、科學,這四門課在日常考試以及小六畢業會考中分量同樣重要。

新加坡小學的三個階段
新加坡的小學教育是六年制(小一至小六),這六年的教育被分為了三個階段,分別是學前準備階段、4年基礎教育階段和2年的定向階段。

學前準備階段
學前準備階段是為了幫助孩子順利完成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重點是幫助孩子鍛鍊適應能力,為以後的發展打好基礎。

四年基礎教育階段
小學一年級到四年級是基礎教育階段,小一的入學年齡為6周歲。
這一階段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的基本讀寫能力和計算機方面的技能。核心課程是英語、母語以及數學,這三門課占教學時間的80%,幫助學生在雙語和數學方面打好基礎。
四年基礎教育階段的作用非常重要,這一階段要打好語言基礎,假如英語不好,那麼會對以後各科的學習都產生影響!
在主課的學習時間之外,學校還為孩子提供音樂、體育、課外活動等課程,幫助孩子探索自己的興趣愛好。

兩年定向階段
到了小學四年級,就開始了兩年定向階段(小學五年級至小學六年級),這一階段會對孩子的學習能力、興趣及智力方面進行考察,實施分流教學,按照學生展現出來的能力分別進入3種語言流學習。
與基礎階段相同的是學習重點仍舊集中在英語和數學學習上,但是會增加一些核心和和擴展的課程。此外,學校還會根據學生的能力變化提供各種各樣的課程。

新加坡小學通過這三個階段實現因材施教的教育目標,讓每個孩子都有可能在打好基礎的前提下,尋找到自己擅長的領域發光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