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作為大英國協國家,在教育方面向來以中西結合的體制著稱,同時吸收了東西方文化的精華,採用靈活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的潛能得到培養和發展。因此它的教育非常成功,自成一體。
對於中國和新加坡的中小學的教育,會有哪些方面的不同呢?我們一起來看吧!

教育理念
中國中小學的教育理念是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比較注重孩子的成績,有各種各類的年級考核,教育途徑多為課堂授課。
課下完成學校所布置作業,每個年級設有期中期末考核,不同中小學考核制度不同,有一些學校會劃分優等班。課程主要以語數英為主。
新加坡中小學注重「全面教育」,培養孩子的技能、價值觀和品格,廣泛而全面的學習是「全面教育」理念的落點。學校提供多種教育途徑,開設豐富的學術課程和活動課程來實現全面教育。

除了學術課程,還通過課程輔助活動培養在音樂、美術和體育等方面的情趣和才華。通過各種服務學習課程,讓學生為社區做出貢獻,也是學校生活的重要部分。還有教育和職業輔導課程,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視野,幫助發展他們的潛能。
興趣教育
中國中小學課程不存在選課一說。學生的興趣活動一般是通過設立美術課、體育課、書法課等一些副科課程作為培養指導。多為課餘活動,有一些需要收取額外的費用。
新加坡中小學課程較為豐富,向上面提到的學術課、深廣課之外,舉辦的活動與課程完全照顧到了能力和興趣各異的學生,並且提供選課。
一個剛入小學一年級的新生,家長和孩子就要面對200多門課程,來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個性特點、家庭條件等選擇。而中學的課程又明顯不同。

前瞻性課程
·六年綜合課程,通過內容豐富的跨學科課程為高能力學生奠定紮實的學術基礎,讓學生在課程完畢後直接參加劍橋「A」水準考試。
·品格培育課程,通過「認知、體驗、實踐」模式在學校通過三大平台,即環境、社區以及課程加以落實。
·雙文化課程,通過文化欣賞、文藝創作、文學與電影的批判性分析、哲學思維訓練等,為學生提供富有趣味性的優質學習體驗。
·人文美學課程,完善每個學生對個別人文學科的理解。
·知識研究課程,以批判性思維和創意思考的理論模式為根據,結合實用性思維工具,旨在培養學生21世紀的必備技能。
·數理課程,以針對性的學習環境和教學方式培養更高階的思考力等。此外還有人才培育計劃、學生領袖培育計劃、課程輔助活動等。課程輔助活動旨在提升學生學科以外的技能,灌輸正確價值觀和健康的社交心理,建立更強的責任感和協作精神。

學習時間
中國中小學教育為全日制,孩子全日在校學習上課,周末雙休。新加坡中小學大部分為半日制,孩子一般上午在課堂上接受知識學習,下午一般為課外活動時間,實踐活動有充足時間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