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一起在新加坡學習的我們,再一次一起投入校友會的公益行動。
15位NUS華北校友因愛共聚,成為17個孩子的大家長。「我們的孩子在沙依坡」,我們的微信里多了一個愛心大家庭群。
沙依坡,還有一位讓人忘不了的小學校長張正良。十九年的堅守,他把一個貧困山區小學治理得井井有條。
令人扼腕痛惜的是,今年4月張校長不幸因病去世。他就這樣永遠留在了沙依坡,也留下了他日日掛心的561個娃!
馬上就到期末了,為了保持娃娃們的學習、生活狀態,學校沒有把張校長已經辭世的消息告訴孩子們。孩子們心中還期盼著校長的歸來。
去年我們初次到訪,那時張校長心裡還一直惦記著好多問題。孩子們在學校冬天只能用冷水洗澡,能歌善舞的少數民族孩子們沒有鼓號樂器,還有好多孩子因為家境貧寒無法安心學習……
在國大商學院華北校友會發起的愛心資助下,上述問題已經得到了部分解決。如今,張校長不能再照顧娃們,就讓我們繼續為他分憂,為娃娃們盡一點綿薄之力吧。


點開音樂,慢慢往下看
又見沙依坡
2019年5月20日,看著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我們已站在雲南省紅河州金平縣沙依坡鄉沙依坡小學的操場上,這是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華北校友會公益小組第二次抵達沙依坡小學。

在孫校長和王老師的帶領下,華北校友會公益小組開始分頭行動。
支教老師進入教室,跟所教班級的學生們提前了解情況。徐麗莉(NUS中文EMBA 27班)特地從北京帶了一大包禮物,準備分給上課踴躍回答問題的同學們。
>
我帶領走訪小隊,和那些已經接受資助的學生,還有一些學校推薦的待資助困難學生進行交流。

午餐與課間,是沙依坡小學的孩子們最歡快的時光。

>
傍晚,我們來到沙依坡中學。
在校長和教師的陪同下,我們參觀了校園,並與校友們資助的學生交流。孩子們親手製作了禮物送給我們。
>
5月21日,大霧加小雨。
原來準備去縣城看望升入初中的孩子們,沒想到被這樣的天氣打亂了節奏。
我們只好臨時改變計劃,約上校長與老師一起觀看孩子的鼓號隊練習,然後走訪那些接受資助以及需要資助的孩子家庭。

「我想復讀一年,考上好中學」
見到曉梅,是她出院的第二天。前些日子,她因肺結核住院了。聽說我們要來家裡,曉梅早早就站在馬路邊上等待。
去年,我們第一次走進沙依坡小學。迎著太陽走過來一個女孩,向我行了一個少先隊禮說「老師好!」。她就是曉梅,沙依坡小學五年級學生,後來她成了我們資助的孩子之一。
因為生病,她戴著口罩,但從她的眼睛裡,我能清晰地看到她的堅定與渴望。
華北校友會公益小組再次見到剛出院的曉梅
在十幾平方米的房子裡住著一家四口人,曉梅媽媽身體不好,不能幹重活,不會說普通話。不過,她看到我們公益小組一行人來很開心,但又不知該怎麼表達自己的想法,只能一邊推著曉梅往前多與我們交流,一邊不停地道謝。
曉梅爸爸患有腿疾,靠幹些搬扛的零活來支撐一家的開支。曉梅的哥哥在上初一,曉梅今年六年級,正值升學季。
學習成績名列前茅的她,已經報考了縣裡的八一中學,但由於生病,現在只能在家休養。她面臨兩個選擇:復讀一年,明年考好的初中,或者今年讀山裡的中學。
曉梅爸爸臉上出現為難的神情。
曉梅說,我想復讀一年,考上好中學,我以後要當醫生。
她指了指桌子,「我生病在家這段時間,在看哥哥初中一年級的書,我不會浪費時間的!」
小文燕的家
順著學校旁邊的小路一直向下走,經過幾段蜿蜒山路,我們來到小箐村文燕的家。
小麥色的小臉上時不時露出調皮的神情,她是10歲的哈尼族小姑娘文燕。
雖然生活困苦,但在文燕的臉上絲毫感覺不到,她帶我到二樓參觀她的房間。
文燕爸爸親手為文燕打造的小書桌是她最自豪的,房門上用粉筆寫著曹文燕的房間,很有文藝范兒。
我們來做家訪的時候,文燕媽媽正在喂豬。文燕笑呵呵的跑去接過媽媽手中的活兒,不一會兒拿著板凳請大家坐下。
文燕一家四口人和叔叔們、奶奶等四家人,住在一個院子裡。
文燕父母的田地少,但也只能靠種地來維持生活。今年開始。文燕爸爸為了增添家用開始外出打工。
文燕媽媽不太會說普通話,文燕自動擔當小翻譯。媽媽說,希望女兒好好學習,以後可以走出大山,希望我們多幫助她。
走訪了沙依坡當地一些貧困家庭,看到孩子們的生活條件多是這樣。
他們上初中了
去年接受華北校友會資助的8個孩子,有的已經從沙依坡小學畢業上初中了。中學在縣城,距離很遠。
這次來,我還是想一個一個都看看他們,也代表很多未能一同來雲南的校友們了解一下孩子們的學習和生活。
5月22日一大早,我們驅車趕往金平縣城,內心特別期待。
在八一中學,我們見到了四個女孩,李梅、高曉雪、劉增鳳、官琴。看到我們到來,小姑娘們很開心,帶領我們一起看她們現在縣城裡的中學。
在金平中學,終於看到了王建成,這是我資助的孩子。
一年未見,他給了我一個擁抱。他比去年見到時,開朗多了。
建成的數學很好,他說以後長大想當發明家。不過,他也說自己英文不是很好。
我準備送他一部英語學習機,為了鼓勵他好好學習英文,長大了解外面的世界。
一個都不能落下
5月23日,最後一站,我們離開沙依坡,前往蒙自,紅河州的州府。
這裡也有我們心心念念牽掛的一位小朋友——楊雁能。他是受資助孩子裡,唯一一個在蒙自讀初中的孩子。
楊雁能還是很靦腆。他說,想特別謝謝為他提供資助的張科( NUS 中文EMBA 19班)老師。
2019年,已經就讀蒙自山師華清中學的楊雁能(中)已經長高了。
這是去年5月,我們初見的楊雁能小朋友當時還在沙依坡小學就讀。
未來,還有難題
2018年5月,第一次來到雲南沙依坡。通過家訪、與校長、老師聊天,當時我們最大的感觸是孩子們生活的困苦,冬天沒有熱水洗澡,被子不夠,手腳都是凍瘡。學校的校舍不夠用,需要重新修整騰挪。
時隔一年,再來看望沙依坡的老師和孩子們。這一次因為時間相對更充裕,與老師、家長、學生相處的時間更多,也讓我了有更深刻的體會。
教書育人,教師是非常重要的。
沙依坡小學共有12個班級,上課的老師共有17名。每位老師基本都是全科,這就意味著每個班的語文、數字、體育、音樂、美術、科學都是同一位老師教。
經過實地走訪,我們還看到,山裡的整體生活水平在提高。預計未來,在九年制義務教育階段需要生活資助的孩子們會越來越少。
此次華北校友會雲南公益特派小組分別與沙依坡中學、金平中學、八一中學的老師們進行了交流,我們發現,要不要考高中成了沙依坡困難學生面臨的一大難題。高中的學費與生活費遠高基礎教育階段。
接下來,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華北校友會公益項目可能會更多關注沙依坡的孩子們,在初中升高中階段需要的資助。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華北校友會助學公益小組2019雲南行
帶著感動與期待,我們將此行收集到的需要接受資助的孩子們的資料與國大商學院華北校友們進行了分享。
去年,我們第一次嘗試,資助了14名貧困學童,沙依坡小學也擁有鼓號樂器和獲得部分書籍捐贈。這一次,我們想再幫14個沙依坡孩子,解決一些他們生活上的後顧之憂。
回到北京以後,沒想到不到半天的時間,所有孩子都找到了對應校友擔任資助人。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華北校友會會長田濤(NUS 中文EMBA 15班)自己資助了10個孩子,校友會秘書長王雨蘊(NUS 中文EMBA 18班)、執行秘書長劉弢(NUS 中文EMBA 23班)、以及校友吳運秋(NUS MPAM 8班)、高春騰(NUS 中文MBA 5班)各資助一名。
這一年,華北校友會的公益助學小組一直都在持續不斷地關注沙依坡的孩子們,因為有了一對一的資助,參與到助學行動計劃的校友們從此多了一份牽掛。
我們相信,有夢想、堅韌、努力、自信的孩子,不會被辜負。正如雨蘊校友在520當天沙依坡小學升旗儀式上對孩子們所說的,你們要有夢想,要有目標,而我們這些人存在的意義,就在於站在你們身後,幫助你們追逐夢想。
這個六一,願沙依坡的孩子們心裡那些大大的夢想,都能揚帆起航!
新加坡國立大學校友會華北公益行動組
圖文:鄭紅(NUS MPAM 8班)
(點擊圖片閱讀)
關於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華北校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