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小學生的課程表:
7:30
升旗
8:00-9:30
第一節課通常是英語或華文
9:30-10:00
課間休息可以去食堂買飯,吃東西,也可以去操場玩
10:00-13:30
第二節課包括英語/華文/數學/音樂/藝術/公民教育……(只換老師,孩子們不動。有時上華文/藝術之類的課程需要換教室,那走路的幾分鐘就是孩子們難得的休息時間。)
13:30
下課,孩子們就要去趕校車。到家大約14:00。
從課表中不難看出,新加坡小學階段的學習時間比較短,基本上為半天授課,其餘時間為素質型的課外活動。
比如設計與工藝、美術與勞作、體育與音樂等,幾乎每所學校的課外活動都有幾十種,可以說,新加坡的教學,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學生擁有較多的自由時間來發展自身的興趣愛好。
說起新加坡的中小學,很多學生都會很羨慕,因為新加坡的中小學只需要上半天課就好了!

不過,雖然只需要上半天課,但是在新加坡讀小學也是很辛苦的,因為課與課之間是沒有中間休息時間的,因此學生需要全程保持注意力。
根據科學研究,人的注意力是有時限的,那麼在沒有課間休息的一上午的學習時間裡,學生們要如何確保自己能夠保持注意力呢?

方法 1
每天保證足夠的睡眠和食物的營養均衡,勞逸結合。這應該是最最基本的要求了。如果沒有充足的睡眠的話,在課堂上難免會有倦意,飢餓也是分散注意力元兇之一。
學生可以自己準備一些提神的小神器,比如風油精之類的,在支撐不住的時候給自己醒醒腦。


方法 2
興趣是集中注意力最好的辦法,所以要想課堂上集中注意力,最好的辦法就是培養對將要學習的課程的興趣。學生應該對自己的學習生活做一個詳細的規劃,有了規劃、目標,就有了方向,注意力也才會集中。
對於自己有一定理解和感興趣的內容,可以利用自己的理解力、利用自己的興趣集中自己的注意力。
而對那些自己還缺乏理解、缺乏興趣的內容,就要這樣想:興趣是在學習、掌握和實踐的過程中逐步培養的。

方法 3
要學會排除干擾,不受內外影響。當學生髮現自己思想不自覺「開小差」的時候,要及時糾正,不要任其發展。
當課堂上出現其他人干擾或外界環境影響等情況時,也要努力排除干擾,保持注意力集中的心理狀態。
有一個小竅門,那就是聽課時可以想像台上的人只是在對你一個人講課,視線和聽覺都集中在他的身上,把周圍的人和環境努力忽略掉。


方法 4
多種動作協調起來以集中注意力。
在聽課時,可以邊聽邊做筆記,手、眼、耳全部動起來,這樣所有的感官都集中在課堂內容上,有易於抑制疲勞,提高學習效率,而且這種做法也有利於增進記憶能力。

方法 5
認識到聽課的重要性。如果是面對不喜歡的課程,很難集中注意力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要解決這個問題,也很簡單,那就是明確課程的重要性。
畢竟是會計入成績的課程,如果課堂上不認真聽講的話,那麼考試前就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複習。這樣看來,在課堂上不集中注意力是一件很得不償失的事情。


方法 6
分段進行。雖然看上去所有的課程都是在一個上午內不間斷地進行的,但是,每個課程之間還是涇渭分明的。
學生要做的就是,把一上午的整塊的時段切割成分屬於不同學科的小段的時間,這樣看的話一個上午也就沒有 那麼漫長了。這時就容易專注在當下進行的課程中,而不容易分心了。

方法 7
時間管理。這需要對將要進行的課程有一定的預習,知道老師大概要說寫什麼,這樣可以對這門課先列一個學習提綱,也就不至於對老師講的內容一無所知,導致上課的時候隨意走神錯過重要的內容了。
注意力也是可以通過日常鍛鍊來提高的。
在房間裡或屋外找一樣東西,比如自來水筆、檯燈、一張椅子或一棵花草,距離它約60厘米,平視前方,自然眨眼,集中注意力注視這一件物體。
默數60~90下,與此同時,專心致志地仔細觀察。然後閉上眼睛,努力在腦海中勾勒出該物體的形象,儘可能地加以詳細描述。再重複細看一遍,如果有錯,加以補充觀察。

訓練熟練後,逐漸轉到更複雜的物體上,觀察其特徵,然後閉眼回想。重複幾次,直到每個細節都記住。通過不斷改變目光的焦點,儘可能多地記住完整物體不同部分的特徵,記得越多越好。
然後閉上眼睛用心想,再睜開眼睛,對照實物,校正心中的印象,接著再閉再睜,直到完全相同為止。
還可以在某一環境中關注一種形狀或顏色,試著在周圍其他地方找到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