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峇峇屋】這大概是全新加坡最傲嬌的博物館惹

2019年09月26日   •   7524次閱讀

峇(bā)峇(bā)屋,全稱新加坡國立大學敦陳禎祿峇峇屋(「敦」是馬來西亞最高元首賜封的最高勛銜,其他勛銜包括「丹斯里」、「拿督」等)。在上一篇新加坡國立大學篇里有提到它,是一棟以藍色為主的非常漂亮的三層樓百年老屋。

2005年的時候由已故的馬來西亞華人公會創始人陳禎祿的小女兒陳金蕊以400萬新幣(約人命幣2000萬)的價格購得並贈予新加坡國立大學管理和運營。現在已經是一座對外開放的「活」的土生華人博物館,除了建築本身外,還有2000多件土生華人古董和裝飾物品。被劃分為國大博物館的第四展區。

峇峇,是馬來語土生華人的意思。指的是中國明清朝時期定居在東南亞(以馬六甲、印尼、新加坡為主)這一片的移民與當地人通婚而生的混血後裔。土生華人中的男性叫做峇峇,女性叫做娘惹。而促成這一波移民潮的事件就是大名鼎鼎的鄭和下西洋。其中很多峇峇娘惹可能就是當年鄭和下西洋時期船員的後裔。

這座峇峇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60年,是造船業大亨黃敏——黃家的祖屋。一直傳到其第六代孫黃麟。基於這種家族傳承的性質,這座祖屋百多年來都沒有大的變化,裡面所有的建築設計和家具家庭用品基本都是原裝的。真的是非常珍貴的歷史記錄。

進入入口處的大鐵門有一個小小的院子,四角各擺放著一盆植物。進入院內就可以看到大門、窗戶和窗框上精緻繁複的雕刻。一樓瓦上的一對五彩瓷片鳳凰尤其吸睛,是用瓷碗打碎拼的哦。除此之外還有不少家訓和中國民間美好祝福相關的匾額,表現出了原主人對華人傳統文化的重視。譬如「朝乾」「夕惕」,是出自《周易·乾》,指形容一天到晚勤奮謹慎,沒有一點疏忽懈怠。「德日新」的字面意思就是「道德每日更新」,其實有點類似每日三省吾生。「丹桂」和「紫荊」都是植物,在中國文化里象徵兄弟和睦、家業興旺、科舉及第、人才秀拔。

不要看峇峇屋的正面窄窄的,就以為這個地方很小。實際內里十分狹長,處處都是驚喜。整座峇峇屋總面積有442平方米,一樓一進門就是一個會客廳。處處都是貼金,彰顯著當年的豪門氣派。穿過屏風是一個小天井,這也是傳統華人建築的特色,跟四合院的道理一樣。既可以讓不便拋頭露面的家中女眷也可以在天空下嬉戲玩耍,也保持了屋內的好空氣。再向里走就是內廳和餐廳。牆上掛的就是黃家祖先的畫像。穿過小門則是廚房。整個一樓都是鋪地磚的,並採用「x」和「+」交錯的鋪法。「x」形似漢字的「人」,「+」形似漢字的「丁」(請腦補一下鋪法),寓意人丁興旺。

二樓是臥室區域,全部都鋪上了木地板。靠近樓梯的是年輕一輩的臥房,靠近院子的是老一輩一家之長的臥房。能明顯感受到兩種風格。比較有趣的是在老一輩臥房的地毯的下面有藏著一個孔洞,可以看到相對應的一樓會客廳的情況。這樣女主人即使不用拋頭露面也可以知道會客廳都發生了什麼。更妙的是大約在一樓大門位置的上方,即二樓靠窗桌子的後面也有一個孔洞。這樣足不出戶也知道是什麼人在敲門,跟現代貓眼的功效一毛一樣。不得不佩服先人的智慧。三樓的話是一個當代展覽館,主要是一些圖片文獻和影像資料。

峇峇屋的參觀對於本地人學生等是免費的,對遊客收取10新幣的導覽費,自帶1個小時的專業解說。採取嚴格的預約制度。一周只對外開放4次,一次只開放1小時,且內部不允許拍照(這個部分我還是相當不開心的,也由於不讓拍照,本期推文的圖片都是從網上找的圖

)。其他時間都是不開放的,整個從大鐵門就開始緊鎖。參觀的人數也限制在每次13個人以下。我當時約的是周二晚上6點半到7點半的時間,想預約周六大概要提前3個月。雖然這部分稍微有點費勁,但其帶來的遊覽體驗真的太好了。沒有擁擠,也沒有吵鬧喧譁,沒有任何家具古董是隔著玻璃罩或者圍欄繩子的。一切盡在眼前,觸手可及。真的就好像是由主人家帶著我們參觀一樣親切。不會被擋住想要看的地方,也不會聽不見解說,想問的問題也會得到解答。每每這種時候都會感嘆,中國缺這樣的百年老屋嗎?光是家附近的胡同怕都是能找出好多間來。但是這樣的還原度和這樣的遊覽體驗真的是鳳毛麟角。

我衷心希望我們國家那些美好的建築國寶、秀麗山川有一天也能擁有配得上他們價值的遊覽體驗。

實用TIPS

參觀對本地人和國大學生免費

其他人收取10新幣

參觀包含1小時的解說

採取嚴格的預約參觀制

開放的時間段如下

周一:下午 2:00 至下午 3:00

周二:傍晚 6:30 至晚上 7:30

周四:上午 10:00 至上午 11:00

周六:上午 11:00 至中午 12:00

官方網站:https://babahouse.nus.edu.sg/

預約連結:https://babahouse.nus.edu.sg/visit/plan-your-visit

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