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幸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文泉先生相識並獲贈 《星島崛起》(匡導球著,世界科技出版公司,2015年8月出版)。認真閱讀後,覺得該書簡述了新加坡創建、發展、演變的歷史,包括20世紀中期與馬來西亞合併( 1963年7月9日)、再分開(1965年8月9日)的過程。2012年新加坡人均GDP是中國的近10倍,是全球法製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實現了安居樂業。原因在於李光耀為首的執政黨-人民行動黨,積極發揮新加坡的地理優勢,有關措施及其結果包括:
一、經濟上實現三級跳
1、政策演變3階段。一是改進口替代為出口導向政策,完善交通港口等基礎設施等硬體,完善建立穩定、廉潔、誠信、守法的政府形象和商業環境等軟體,實現經濟快速增長;大力建設公共住房等方式,迅速改變了「東南亞最大的貧民窟之一」的形象。二是上世紀80年代後,快速完成工業從勞動密集向資本、技術密集升級,加快發展機械、貿易、運輸、旅遊、服務為五大支柱的現代工業國。三是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後,發展知識經濟,打造國際金融中心,發展總部經濟,21世紀初提出創建文化制度為目標的「城市復興」計劃。
2、政府在經濟發展中發揮4個作用。做有所為有所不為、處理好與市場關係的主導者;做商業投資環境改善的締造者、清道夫;做產業引導者、規劃師;做機會創造者、拓荒人。
3、處理好生產與分配關係。在分蛋糕中,走「政治上的社會主義,經濟上的資本主義」路線;採取平衡、合作、適度藝術;平衡好官民、民民利益;處理好資本、勞動之間的合作關係,處理勞資政之間的分配比率。
二、政治上較早與西方「現代政治體制」接軌
1、政體獨特。一是採取憲政制下的議會民主制,包括憲法立國、普選、輪換(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和議會都有任期)、分權(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二是一院國會(任期5年,議員最多99人)。三是責任內閣。四是獨立司法。五是民選總統(任期6年)。六是一黨獨大,根源是為民、廉而能、包容(用賢)、自立;並通過憲制、法制、規制、薪制予以激勵約束保障。
2、人才選拔走精英路線。採取殼牌石油辦法:兼具分析力、現象力、現實感三種素質,宏觀總攬全局,圍觀聚焦細節,對症下藥,能像直升機那樣自由起降。其他包括:正直、誠實、忠誠;東方價值觀(重家庭、尊長輩,權威、勤勞、善於協作、合作;不屈不撓的堅強意志、絕然的氣魄、獻身精神。還要經歷全方位、各層級的層層育人、選人、煉人,包括到基層拉選票、辯論、與黨內幹部開茶話會、各種筆試面試。
三、外交上走開放謀和平、小國大外交道路
從依附英國到獨立後,採取捨近求遠、與鄰修睦;均勢外交、兩極平衡、多極捲入;以行動贏尊重,經濟上採取徹底的理性主義;和而不同,小國大外交等。
四、社會上走自立自強的道路
1、李光耀的核心理念包括:一是推崇美國的包容、開放與創新精神,對靠普及基礎醫療服務的醫療改革法案獲得2012年總統大選的歐巴馬有疑慮,認為「免費午餐」必將造成「懶漢」,最終走相對簡單的借貸道路,造成高赤字和高債務。二是認為「你模仿歐洲的意識性態模式,你就完了」。
2、自力的內容包括:1955年7月1日由英國殖民地政府建立的帶有強制性儲蓄性質的中央公積金制度,目前已演變為覆蓋全民、透明高效、審慎穩健投資的社會保障制度;本著「只有讓人民擁有財產,社會才會變得更加安定,而最大的財產莫過於住房」、「讓國民看得起病是任何國家醫療制度最基本的目標」等原則,實現了包括「居者有其屋、老有所養、病有所醫」等各項社會目標。其中政府作為務實的規劃者、精明的管理者、寬厚的扶助者、理性的「吝嗇者」發揮作用。
五、文化教育體現多元、包容、開放性
1、價值觀上從早期的儒家價值上升為兼容多民族的國家意識形態。包括歷來的奮鬥精神、20世紀70年代推廣揚棄了的儒家運動(群體為本、家庭為中心、尊重權威等)。
1988年10月時任新加坡副總理提出國家意識形態被接受後,1991年政府發表《共同價值白皮書》,倡導五大價值觀:國家至上,社會為先;家庭為根,社會為本;關懷扶持,同舟共濟;求同存異,協商共識;種族和諧,宗教寬容。
特別是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導致所謂的「儒家價值、亞洲價值觀」的神話被擊碎後,體現多元種族、多元文化包容共存的共同價值觀日益被接受。
2、從文化沙漠打造為文化之都。主要得益於實施系列《文藝復興城市》規劃。但新加坡人有怕輸心理,局部異化為「處處爭利」、「愛貪便宜」等心態,距優雅國民、優雅社會有一定距離。
3、新加坡的教育成就舉世公認,建立起廣泛覆蓋的基礎教育、精心打造的職業教育、出類拔萃的高等教育。主要得益於19世紀開埠初期政府就打造一個「僕人」教育體系、1955年首屆民選政府成立後開展掃盲教育、1960年後為解決經濟結構單一和高失業率開展的提高技能為核心的「藍領」教育,包括設立南洋理工學院,搭建起「源於企業,用於企業」的職業教育體系。高端教育採取政府投入、社會參與,對弱者以資助的模式,長期堅持「走出去、引進來」以擴大知識、師資、生源。高等教育採取因材施教策略,建立四次分流、層層過濾模式,不斷選拔出精英深造,其他者進入社會就業。
六、兼顧GDP與「藍天白雲」平衡發展
歷年的(城市)概念規劃都體現採取「先規劃、後建設」、「環保優先」的理念,體現在工業生產區域的管理、城市綠化率要求等方面,配套制定並不斷完善系列環保法規和適用標準,並嚴格執行。加大宣傳力度,環保意識廣泛滲透入民眾生活的方方面面。通過海水淡化、積蓄雨水、循環水利用等解決水源問題,積極研發節水節能技術、宣傳節水節能理念。
總之,新加坡一直在為李光耀「建立平等社會」的治國理念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