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作者表示:
兩國漢語使用的主要差異在於
句子結構和詞彙
在使用中文寫作時,新加坡人在與中國商人或官員的通信中,往往會添加一些英文表達或一點方言,這使得新加坡人表達的意思難以理解,不能準確地傳達給另外一方。

新加坡意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為了應對這些挑戰和更多挑戰,在昨天(3月21日),新加坡國家圖書館推出了一本關於中文應用寫作的書,書中詳細比較了新加坡和中國的寫作風格,並為大家帶來寫作教學。

在昨天的發布會上,孔子學院院長(左起)Neo Peng Fu;本書作者、副教授Kou Hong;工業貿易國務高級部長Chee Hong Tat作為主賓;南洋理工大學(NTU)副校長Alan Chan;以及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Cao Shihai先生。照片:《聯合早報》
本書作者是國立教育學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Education)前訪問學者,南洋理工大學孔子學院(Confucius Institute at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的副教授Kou Hong。
她表示,兩國在寫作和交流方式上最大的差異體現在句子結構和詞彙上。
在該書出版後,她用普通話說:「對於新加坡來說,寫作和閱讀會受到一些(翻譯的)英語表達以及某些方言的影響。」
這本書涵蓋了各種類型的寫作,包括正式信函、演講、新聞稿、通知和協議。
出版這本書的南洋理工大學(NTU)孔子學院說,這本書是新加坡政府官員、專業人士和商人與中國同行進行正式交流的指南。

新加坡貿工部高級部長Chee Hong Tat出席了此次活動。他說,這本書對那些想要提高中文水平的新加坡人來說是一個非常有用的資源。
這本書售價20新元,可以在孔子學院或指定書店購買,包括書店Union Book Co和Maha Yu Yi。
在新書發布後接受記者採訪時,Chee Hong Tat表示:「語言與文化、價值觀,甚至和我們的思維方式都緊密相連。雖然英語在這裡更常用,但年輕人應該找機會使用他們的母語,我希望他們都能重視這個問題,意識到它給我們生活和工作帶來的重要幫助。」
「語言文化將使我們成為一個更加多元化和富有彈性的社會,並幫助我們更好地融入我們的社區。」

Chee Hong Tat在新書發布會上強調,應該鼓勵年輕一代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使用中文。
「我們必須鼓勵年輕一代不要把漢語當成另一個應試科目……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必須鼓勵他們多說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