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吸引你的是對方的外表,你將來一定會後悔。
——李光耀
」
「李光耀夫人柯玉芝傍晚5時40分在家中安祥辭世,享年89歲。」
在許多相片中,我們總是能看到柯玉芝身著旗袍,非常端莊。她與李光耀的愛情故事,最早可以追溯到1944年,她伴隨李光耀從新加坡立國至成長茁壯,在新加坡,有人說李光耀是「國父」,柯玉芝是「國母」。
對「好女孩」日久生情
李光耀談到他一生的摯愛、與他廝守63年的愛妻柯玉芝時,他的語氣變得溫柔了。
「我娶了一個我認識很久的女人。當我們在萊佛士學院念書的時候,因為我當時太年輕,又忙著念書。可是她(柯玉芝)後來告訴我,她那時候已經對我有意思了。在戰爭期間,我製造膠水來賣,楊玉麟(柯玉芝的姐夫)是化學師。」
據李光耀在回憶錄中表示,當年在萊佛士書院求學時:「第1學期英文和經濟成績最好的不是我,落在一個叫柯玉芝的小姐後面,她是這所男校唯一的女生,校長叫她頒獎給我。」
兩人初相識在學校中,當時柯玉芝在學業成績上領先李光耀,李光耀還有點不服氣。到了1944年日軍占領新加坡,當時出社會工作的李光耀看到通貨膨脹嚴重,與萊佛士學院的校友楊玉麟做起了膠水生意,他們倆製造膠水販賣,生意相當不錯,而楊玉麟的妻姨正是柯玉芝,她也出面幫忙製造膠水,就這樣2人重逢展開友誼再滋生愛苗。
「我去找楊玉麟的時候,她剛好在他家。當時我有空就騎著腳踏車去,見到她時,我告訴自己:『她是個好女孩。』我們就這樣成了朋友,然後日久生情,而我也考慮了這個問題。我想我作了正確的選擇。隨著歲月的推移,我們都在相互調適,到了今天我們連習慣都變得一樣了。這就是人生。」
李光耀回憶,在1944年9月,為慶祝自己21歲生日,邀請柯玉芝及楊玉麟夫婦到一家餐廳吃飯,這是第一次邀柯玉芝外出,在那個年代,可是一件非同小可的事;後來李光耀赴英國留學,離開前問柯玉芝願不願意等他,柯玉芝反問「你知道我大你2歲半嗎?」,李光耀不但回答知道,還說已仔細考慮過了,說自己少年老成,要的是跟自己一樣成熟的伴侶。
談到自己的婚姻,李光耀說,妻子是來自老派家庭的老派女孩,而他自己也一樣,他們並不想私通,所以決定結婚。
「但因為她是領獎學金的優等生,而我的導師想必也不高興聽到我結婚,因此我們就靜悄悄地進行。她把結婚戒指用項鍊掛在脖子上。我當時負擔得起的,就只是一家名店的一隻白金戒指。那隻戒指至今還保留著,刻在戒指內側的字和日期等都還在。我覺得我們當時做對了。」
「西方人追求娶你所愛,東方人講求愛你所娶,而我很幸運兩者都做到了。」「飽受東西方文化薰陶的李光耀在愛情上也是個幸運兒,他娶了一個自己愛的人,也一直愛著這個他心甘情願娶回來的女人。他在愛情上的成功如同他在政治上的成功一樣,源於他對愛情的堅定不渝、持之以恆以及永不放棄的精神。
共患難見真情
2003年10月,時年82歲高齡的柯玉芝陪同李光耀訪問英國時,突然在倫敦四季酒店中風,病情危急。李光耀立即打電話叫救護車,但是,救護車在45分鐘之後才姍姍來遲,將柯玉芝送往酒店附近的皇家倫敦醫院,而醫院與酒店之間的路程只需要10分鐘。
到達醫院後,醫護人員對情況緊急的病人不緊不慢的態度讓李光耀大感氣憤。他回憶說:「到了醫院,負責檢查的是護士。這名護士說,醫院裡還有叄四名心臟病突發的病人等著急救。我的夫人只是中風,唿吸沒問題,因此需要排隊等待治療……」此時距發病已經過了一個半小時。
情急之下,李光耀只好求助英國首相府幫忙,他「動用」他的關係請新加坡駐英國最高專員致電唐寧街10號,希望英國政府出面與醫院協調。《海峽時報》援引李光耀的話說:「在首相府的干預下,CT掃描時間提前到凌晨3時30分。(柯玉芝)大腦中的血塊清晰可見。」
「總有一天,我們都要離開的。我不知道誰會先走一步,是她還是我,所以我對她說,我一直在看著基督徒的結婚誓言,最好的一句是『無論病痛或健康、無論結果如何,都愛他、照顧他、珍惜他,直至生命的盡頭』。我告訴她我會儘量陪伴她,能多久就多久。她是明白的。」李光耀的確履行了他的諾言,他在妻子病重後的最後兩年裡,在她中風後臥床不起不能說話但頭腦還是清醒的每一個夜晚,唸她最喜歡的詩,陪她入睡。
當妻子去世後,李光耀在寫給妻子的悼文里如此深情地表白:「我們在一起的63年,我有珍貴的回憶。沒有她,我會是個不同的人,過著完全不同的生活。她為我和我們的孩子奉獻一生。我需要她的時候她總是在我身邊。她度過了充滿溫暖和有意義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