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球智慧城市排名公布!

新加坡力壓全球其它熱門城市,高居榜首!
打造「智慧國」,是新加坡政府的一個願景。從獨立到成為世界最智慧城市,獅城的快速發展可作為其他城市學習對象。
與此同時,羅蘭貝格也於去年發布報告《智慧城市,智能戰略》,以開創性的智慧城市戰略指數把脈全球87個城市的數字化變革,以期為智慧城市戰略規劃指明方向。

指數使用「行動領域」、「戰略規劃」、「IT基礎設施」三大維度中的12個關鍵指標,對87個城市進行研究評估,計算出綜合得分並進行排名。
在滿分為100分的情況下,87個城市平均分為37分。其中,維也納以73分排名第一,新加坡獲得72分與芝加哥並列第二!
去年,英特爾委託研究機構Juniper Research進行調查,了解「智慧城」方案能為各國居民節省的時間。

調查橫跨通勤、醫療、公共安全、生產力等四方面。
結果發現,智慧城市具備潛力,每年為每個居民省下多達125個小時的時間。
例如,城市若採用智慧交通系統,動態調整交通燈轉換,即時通知駕駛者停車位的情況等,每名居民每年或可因此省下約19.4小時。
如果實行遠程醫療方案,減少病患重新入院情況,居民等候病床的時間則減少約0.9小時。

其實很多國家早已認識到智慧城市戰略對城市發展的重要性,多年來也一直將其納入城市發展議程。
但是涵蓋社會與城市生活各個方面的城市整體發展願景規劃仍然缺位,實際情況與理想尚有差距。
部分城市在某些特定領域幾乎毫無建樹,而能同時在三個維度上都獲得較高評分的城市更是屈指可數。

一般而言,城市的經濟表現與其在指數中的名次呈正相關關係,但富裕程度並非城市智慧戰略成功的先決條件,指數排名高低與城市規模也無直接關係。
全面的、高端的智慧城市戰略才是未來智慧城市的發展方向。
新加坡作為一個城市國家,加上政府對「智慧國」願景的推動,讓落實這個願景具有得天獨厚的能力。

在解決城市交通問題方面,新加坡除了實行政策控制擁車情況,也採納智慧科技交通方案;
在完善醫療方面,新加坡採納數碼服務平台和遠程監督技術等,為年長者提供醫療服務;
在維護公共安全方面,新加坡測試了視頻監控系統,探測犯罪活動;
在提高生產力方面,新加坡實施公開資料庫、鼓勵創新等一系列戰略。

過去許多智慧城市研究是為了估算科技開銷或可為企業帶來的收入,難以了解相關方案對公民帶來的影響。
我們不能忽略智慧城市為公眾帶來實質利益的重要。相互連接的社群、社區服務和流程,對公民生活素質有著很大的影響。
城市中心需要開發一套互聯的、綜合的方案,將能源與出行、政府管理與醫療健康、教育與環境等過去一個個孤立的領域聯接起來,從而建立涵蓋市民生活各個領域的整體智慧城市戰略。

新加坡,1965年正式獨立。據2017年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排名報告,新加坡是繼紐約、倫敦、香港之後的第四大國際金融中心。
但新加坡政府並不滿足於「亞洲四小龍」——國際金融中心這樣一個地位,而是致力於打造「智慧國」——著眼於未來。
一切都將在路上!雖長路漫漫,但新加坡離「智慧國」這個願景定不遠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