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前幾天我發了新加坡未來發展計劃的前兩個計劃:一是環境改造,二是經濟改革。這些改革離不開人,也離不開教育。那麼今天我再跟大家說說新加坡第三個長期的計劃,教育體制改革。

在亞洲以及這個世界範圍內,新加坡的教育一直處於領先的地位。無論是在高等教育階段還是在中小學教育階段,新加坡都處於佼佼者的地位。教育之所以成功的一大要訣,就是新加坡在不斷的改革不斷的創新。
新加坡這幾年教育改革挺多的,比如說,這兩年的推動建設更多的教育部下屬的幼兒園,還有要進行小六會考的改革以及初級學院的合併,也就是國內的高中。同時,在四個月期間將要逐漸收到教育部的認證,以及中國教育部的認證,因為來新加坡留學的中國學生還是挺多的,那所有這些改革還會不斷的深化,還將面臨新一輪的改革浪潮。
在新加坡的今後的教育政策上的一個轉向方面,有這麼一個信號,一個重點就是教育的經濟角色。什麼叫教育的經濟角色呢?具體來講就是教育應該如何為年輕人做好應對未來的準備。這就很詳細分析和闡述了,教育制度,將面臨的四種改革的張力以及如何求取平衡。
第一點,就是一個教育的強度和學習樂趣之間的平衡。
第二點,就是在重視考試成績,但又不過分注重考試成績的平衡,你看著聽著就很矛盾,如何做到呢?真的是不容易。
第三呢,是如何因材施教,又避免不同特質的學生被貼上不同標籤的問題。
第四呢,是要如何平衡技能和學位的問題。

華人的傳統就是特別重視教育,特別重視孩子的成績,教育制度的一大特點也是他相應的也是特別注重考試,尤其目前的小學離校考試,也就是小六會考,以及中四,等O水準,以及高中之後的A水準的會考,這些成績,都跟小孩未來的升學息息相關,那家長自然就非常的重視這些考試,重視結果就是小孩的壓力太大。
但其實呢,比如考試吧,其實考試也是最公平的,目前來講還是唯一的一個公平的手段。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就形成了極大的考試壓力,出現了普遍的補習現象,其實中國的補習現象現在也挺嚴重的,學費可一點兒也不便宜。所有的這些,對學生家長和學校造成了巨大的壓力,課業的負擔,以及上補習班和做額外補習功課的這句話的時間,整體上新加坡部長說了一個詞,挺有意思的叫「努力的通脹」。
這些努力有泡沫,因為這是一種極大的學習上的浪費。
現在的教育方式呢,比較難以激發學習熱情發揮學生的創意和想像空間。但說到底,新加坡的教育制度一直在進行各種改革。比如說現在的公立教育學院,就是一個改革的一個例子,其實他或者整個教育體系已經和中國不同,他早就改變了這個純學術教育的老路了,很多年前就改變了。你現在的新的改革的,目標呢?他是要廢除這個排名制度,強調每所學校都要廢除。
這個改革不容易改,因為總體來說,一考定終身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了。在這種學習心態的驅使下,應付考試肯定還是成為這些學生家長和學生的這個第一要務,大家都是為了升學而讀書,不僅在新加坡如此,在中國,在美國也都是如此,為什麼說是努力的通脹呢?說真的,大家都不是為了學習而讀書,都是在為了考試而讀書。從而帶來的缺點就是課業之外的其他的生活經驗就十分匱乏,如何讓學生擺脫這些呢,培養學習熱情呢?那把更多的寶貴時間運用到掌握將來需要的各種技能上的,這是一個迫切的課題,所以今後教育改革涉及到的階段,從小學中學到大學,涵蓋的學術功力和理工等等領域會是一次全面而深刻的改革。
具體他的改革計劃如何改,那我們只能是拭目以待,看他接下來十年,會出現什麼樣的具體措施?那麼新加坡總的這個改革目標就是要實現所謂的全人教育,而且要讓國人保持一種終身學習的態度,他不僅在學校,誤了工作崗位之後,國家也會支持成年人的進修和教育。

新加坡政府倒是很樂觀的覺得,只要這個教育改革政策能夠持之以恆,假以時日,國人對待子女教育的心態也會調整過來,未來的國民也會更正確的看待人生的目標和生活的價值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