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好說再見》導演任錦添(右一)和主要演員包勛評(左起)、楊世彬、張思麗、張智揚、陳欣淇、姚羽和陳邦鋆出席9日的開鏡儀式。(曾美玲攝)
(新加坡訊)導演任錦添執導的新片《好好說再見》,11月9日早上舉行開鏡儀式。電影由三個故事組成,並以臨終病患及慈懷療護(palliative care)為主題。除了導演,主要演員張智揚(Tosh)、陳欣淇、楊世彬、包勛評、陳邦鋆、張思麗和10歲馬來西亞童星姚羽皆出席了開鏡儀式。
34歲張智揚和31歲陳欣淇私下認識多年,卻是第一次合作。兩人分別飾演在慈懷療護中心的資深男護士和中心志工,後來成為情侶。
張智揚五年沒拍戲但看到《好》劇本後,被角色吸引而決定接拍。
張智揚透露,今年是他入行10周年,他已經不再像初出道時那樣,一味要演男一或堅持只演耍帥擺酷的角色,反而更在意角色是否有發揮空間。

張智揚(右)和陳欣淇認識多年卻首次合作,但兩人默契十足。(曾美玲攝)
張智揚在數年前因童年陰影,加上一夜成名的壓力而患上嚴重抑鬱症,當時的他天天以淚洗臉,每天都有輕生念頭。
他說:「我看到媽媽一直流淚,周圍一些好友也支持我,後來我改變生活習慣,少喝酒多吃健康食品,走出屋外去公園散步,將視野和心胸打開,現在病況好多了。」
和搭檔會否假戲真做?陳欣淇「有的話跟大家宣布」
張智揚和陳欣淇外形拽拽酷酷,一亮相給人感覺就是一對高CP值的銀幕情侶。兩人各自成長和心路歷程相似,惺惺相惜,首次合作但默契十足。記者問,兩人有沒可能假戲真做?
陳欣淇玩笑說:「到時有的話,我們會跟大家宣布,哈哈哈。我們是很好朋友啦,合作起來感覺挺好。」

張智揚和陳欣淇擁有高CP值,讓人期待他們的銀幕火花。(曾美玲攝)
問到是否曾有過沒能「好好說再見」的遺憾,陳欣淇感慨當年離開新傳媒前最後一次出席「紅星大獎」,卻碰到她的人生導師及非常敬愛的法國乾爹過世,錯過與對方好好說

張智揚闊別5年再次接拍電影。(曾美玲攝)
10歲姚羽將剃光長發 捐給癌症病患
將事業重心轉移到台灣的陳邦鋆,希望每年至少可以拍一兩部本地電視劇。他這次在《好》中飾演單親爸爸,和姚羽是一對父女,姚羽則飾演癌症病童。
自己的女兒Avery已經6歲多,陳邦鋆說為人父的他演父女情特別有感觸,最讓他心痛的是,他之前走訪兒童癌症基金會,發現原來癌逝孩童的父母定期出席心靈輔助聚會療傷,讓他感受到這些父母難以撫平的傷痛。

陳邦鋆(右)和馬國童星姚羽在片中飾演父女。(曾美玲攝)
另外,任錦添也大讚姚羽才華洋溢演技出色,甚至二話不說答應為角色把留了10年的長髮剃掉,讓他很佩服。
導演說:「我問她,剃光頭不會很傷心嗎?她說不會啊,因為頭髮可以再長回來。姚羽會把剪下的長髮捐給有需要的癌症病患,因為她覺得這樣做更有意義。 」
目前已經退休,偶爾開辦培訓課程的張思麗,未來也希望能多參與演藝工作。她在片中飾演姚羽的語言治療師,談及未能「好好說再見」的遺憾,張思麗聊起12年前癌末病逝的母親,更一度落淚。

張思麗在片中飾演語言治療師,和姚羽不少對手戲。(曾美玲攝)
她哽咽說:「因為我媽媽也是癌症病逝,所以接到劇本時,特別有感觸。雖然媽媽離世前大都是我在她身邊照顧陪伴,但還是難免有遺憾,母女無法更多時間在一起。」
八個多月沒拍戲 包勛評:休息夠久了
包勛評自2月完成電影《我們一起發》(暫名)的拍攝後,已八個多月沒戲拍,他告訴記者:「我今年休息夠久了,2月多到現在,其實都沒拍戲,年底才開始有東西拍。不用休息了,蠻期待的!」
包勛評與資深演員楊世彬首次合作,兩人飾演爺孫,角色跟「毒蟲」有關。楊世彬的角色曾染毒,決定戒毒後,每每犯毒癮,他就拿起鍋鏟炒飯,轉移注意力,後來成為「炒飯王」小販;包勛評的角色從戒毒所出來後,因爺爺重回正途。

包勛評(左)和楊世彬(右)在片中詮釋爺孫情。(曾美玲攝)
電影開拍前,兩人跟香港老師傅學習將炒飯炒得粒粒分明的技巧。鍋和鏟不輕,相當考驗手腕的力道。對此,楊世彬笑說:「不用擔心我,我平時都有做運動。」
聊起對「孫子」的第一印象,楊世彬說:「看過他的戲,他是一個很用心的演員,用心和不用心看得出來的。」包勛評看過「爺爺」演的電影《熱帶雨》等作品。他說:「之前沒碰過面,但有相見如故的感覺!很期待向他學習。」
《好》的故事離不開別離,人生在世,總會經歷別離。
楊世彬最近得知,小學同學兼結婚伴郎的帕金森症惡化,沒有辦法好好說話了,「很不是味道,心裡很不好受。」
包勛評則說,有親朋好友因意外離世,不能好好跟他們說再見,「才跟他吃飯說『明天見』,突然間他就不見了。意外事故最讓人措手不及。」楊世彬補充說:「要好好活在當下。」
《好好說再見》將在2024年上半年上映。
生活遇到困難,可撥以下熱線求助:
■婦女行動及研究協會(AWARE)1800-777-5555(婦女援助專線)
■新加坡援人機構熱線(SOS):1767(24小時)/關懷簡訊(CareText):91511767
■關懷輔導中心:1800 3535 800
■心理衛生學院:6389-2222 (24小時)
■新加坡心理衛生協會:1800-283-7019
圖、文:聯合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