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機發災難財? 新加坡444名僱主「報大數」想領取1000萬新元僱傭補貼

2020年10月03日   •   3萬次閱讀

新加坡國內稅務局表示本地共有444名僱主涉及濫用僱傭補貼計劃。(海峽時報)

作者 李國豪

冠病疫情衝擊我國經濟,政府早前推出了僱傭補貼計劃(Jobs Support Scheme,簡稱JSS),協助僱主承擔本地員工10%至50%的工資,不過原本立意良善的措施卻被被某些害群之馬濫用……

新加坡國內稅務局(2日)發布文告指出,本地有近2200名僱主在當局分發今年7月的僱傭補貼時,被「相中」進行審核。該批僱主必須呈交相關文件證明其繳交的公積金數額無誤後,才能獲取補貼。

在僱傭補貼計劃下,僱主並不需要另外進行申請,當局會根據僱主為員工繳納的公積金數額計算薪金補貼的額度,而後發放補貼。

然而,國內稅務局卻在過程中發現貓膩。

在已完成審核的1400名僱主當中,有444名僱主(約三分之一)因涉及濫用僱傭補貼計劃,被扣除部分或全部補貼。

其中,有四起案件已經移交警方處理。據悉,當中包括有僱主向國內稅務局提供假資料。

文告指出,444名僱主被扣除的補貼總額將近1000萬新元

國內稅務局會根據僱主的公積金繳納數額計算僱傭補貼。(海峽時報)

根據國內稅務局的說法,僱主濫用僱傭補貼計劃以獲取更高補貼數額的手法可謂「五花八門」。

一、少給員工薪水,拿更多補貼

有僱主要求員工請無薪假、裁退員工或是減少員工的薪水,但卻依然為員工繳納和過去一樣的公積金數額。

由於國內稅收局是根據公積金數額來判斷員工的薪資,因此這些僱主將能獲取超過自己應得的補貼金額。

二、多給公積金,拿更多補貼

此外,有僱主在員工薪資沒有更動的情況下,卻增加了員工的公積金繳納數額。

同樣的,這種作弊手法也讓僱主能獲取自己不應得到的補貼款項。

三、把4600元以上的薪水「拆散」,拿更多補貼

僱傭補貼計劃只補貼本地員工首4600元的工資,但有些僱主卻將工資超過4600元的員工薪金「拆散」,以獲取更多補貼。

具體做法是,僱主支付員工的首4600元工資,然後告知後者,其餘的薪資將由其他相關的公司支付,藉此「突破」政府設下的4600元工資的補貼頂限。

涉及詐欺的手法

除了上述幾種情況,國內稅務局也羅列了兩種涉及詐欺的做法。

員工獲得某僱主協助繳納公積金金額,但前者實際上根本沒有為後者工作,或者僱主為根本「不存在」的員工繳納公積金。一旦僱主透過為「假員工」支付公積金以獲取補貼,就被視為一種欺詐的行為。

當局也提醒公眾不應隨便提供個人資訊給有上述行為的僱主,以免攬上刑事責任。

另一種涉嫌欺詐的手法則是,僱主要求員工返還薪資的一部分,但依舊繳納相同數額的公積金。

當局接獲逾300宗舉報

國內稅務局呼籲僱主在10月的僱傭補貼發出前,應再度檢視為其繳納的公積金數額是否正確反映員工所領取的工資。

文告稱,截至目前已有近50名僱主自願申報他們所繳納的公積金金額有誤,當局已據此調整了他們所領取的補貼數額。

同時,當局至今也已接獲超過300宗針對僱主疑似濫用僱傭補貼計劃的舉報。

疫情當前,人人都有苦難言,同樣在逆境中咬牙撐著。

不肖業者為了謀取私利,以不誠實的手法換取自己無權取得的補助,形同發災難財的行徑在國家和人民最需要同舟共濟之際,自是最不可取的。

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