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 新加坡舉行了第18屆大選
由於疫情,新老領導班子交接等諸多因素
本屆大選的熱度格外高漲

關心大選的不僅僅是新加坡公民
外籍居民和永久居民也十分關心
本周DMC和你分享一下大選前後移民相關的內容
新加坡人口或增長至1000萬?
2013年新加坡政府公布人口白皮書
全面提出未來人口政策規劃
也就是我們經常談論的
「2030年新加坡人口將增至650萬至690萬」
白皮書建議新加坡每年增加3萬永久居民和2.5萬新移民
其中主要為勞動年齡人口
政府推出這一規劃的主要用意
是緩解本地勞動力人口下滑帶來稅收負擔
新加坡的本地生育率一直低於世界平均數值

據新加坡統計局最新數據
2019年,新加坡生育率僅1.14

整個新加坡社會趨向於老齡化
持續下降的勞動人口會導致政府沒有足夠的稅收
來支持老齡化人口的養老開銷

白皮書對移民的態度
引起了新加坡公民的不滿
他們擔心移民的增加會導致
本地交通超負荷,房價被抬高以及職場競爭壓力
白皮書引發的爭議
一度影響了2015年新加坡大選
好在新加坡獨立50周年活動提高了行動黨的民望
加上選民們對新加坡建國之父「李光耀」的思念
行動黨以69.86%的高票贏得了大選

今年反對黨再次將人口白皮書拉入熱議話題
這次討論的新加坡人口數
從690萬上升至1000萬
但其實1000萬的故事是這樣的

根據《商業時報》當時報道,前新加坡市區重建局局長與總規劃師,「新加坡規劃之父」劉太格,以未來80至150年每年不到1%的人口增長,計算出1000萬這個預估數字。
如果新加坡人口在2030年達到人口白皮書的690萬預估上限,新加坡人口可能在2090年達到1000萬;如果新加坡人口在2030年達到人口白皮書的650萬預估下限,我國人口可能在2100年達到1000萬。
結合報道的上下文
劉太格先生其實是在提醒政府應該
為未來人口增長做準備
例如填海,改善環境等
從而避免發生民眾所擔心的
交通超負荷以及房價上漲

副總理王瑞傑也表示
就目前人口情況,2030年人口將顯著低於690萬
這番發言有大選前穩定民心的可能
畢竟對於執政黨來說
新移民對於執政黨是「利大於弊」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
新移民=新選民=執政黨支持者?
首先,我們先聊聊新加坡的選舉投票機制
新加坡的選舉投票是強制性的
凡是年滿21周歲的的新加坡公民都需要進行投票
為什麼會推論新移民=新選民=執政黨支持者呢?
新移民選擇移民新加坡
一部分原因就是認可新加坡政府
那麼成為正式公民後
他們為執政黨投票的機率非常高

今年的選舉,行動黨雖然贏得了大選
但是得票率有所下跌8.62%
如果行動黨計劃在下一屆大選中擴大領先優勢
增加移民人口是其中一個辦法
不僅如此,如果不引進新移民
光靠本地生育率,未來大選民人數會越來越少
新加坡一年內增加5萬9202選民
本屆大選,共有265萬3942合格選民
相比2019年4月公布的選民人數,259萬4740人
1年內增加了5萬9202人
這5萬9202人從從何而來呢?
一部分可能來自剛滿21周歲的「舊公民」
另一部分則是21周歲以上的「新移民」
按照近10年的人口增長預測
2030年,新加坡人口有望達到630萬

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人口有望達到434萬3298人

也就是說未來10年
預計31萬7089人
入籍新加坡或取得新加坡永久居留權
平均下來每年3萬人
寫在最後
未來5年仍將是新加坡移民的黃金期
還是那句話
「危機過後,就是機遇」
為了緩解疫情所帶來的經濟壓力
政府必然會出台內外政策刺激經濟
除了動用儲備金髮補貼,鼓勵本地人學習再就業外
引進海外人才與資金
振興疫情後經濟發展的方法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