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朧夜色下遊人如織的夜間動物園
彩燈映照下流光溢彩的新加坡河
霓虹閃爍中繁華熱鬧的烏節路
新加坡的「夜生活」「夜間游」
一直聞名於世!

新加坡動物園推出「幻光雨林之夜」,吸引更多遊客夜間遊覽
那麼,新加坡的夜間經濟
究竟是如何發展的?
新加坡政府在夜間經濟中
又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
今天,小編帶你實力體驗一把
新加坡的「夜生活」!
人工景點規劃
新加坡是位於東南亞的一個熱帶島國,具有熱帶雨林氣候特點,氣候溫暖潮濕。

一方面,由於晝夜溫差不大,當地人更喜歡在傍晚以後外出活動,以躲避太陽曝曬,遊客們在太陽落山後逛街、遊覽也比白天更感舒適。另一方面,新加坡人工作日午休時間較短,正常下班時間集中在傍晚5點半到6點半,再加上新加坡人大多習慣外食,而且有晚間聚會的習慣,因此當地在晚間時分會集中出現餐飲、購物和娛樂需求大幅增加的情況。
此外,新加坡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大力發展「面向普羅大眾的旅遊產業」。由於天然旅遊資源匱乏,當地只能以人工景點吸引遊客。

在這種情況下,新加坡政府在人工景點景區的規劃階段就自然地考慮到了遊客在日落後出遊的需要,以及旅遊產業與餐飲、住宿、零售……等相關產業的聯動,在公共運輸、照明、餐飲……等設施的部署和營業時間上做好了準備。
這就為該國依託夜間旅遊帶動整個「夜間經濟」的發展埋下了伏筆。
「亮點」項目
早在1984年,新加坡當地媒體上就有人呼籲政府向東京、香港……等地學習,給城市裝潢霓虹燈以吸引遊客;但事實上,到了2003年新加坡政府才完全放開對街頭霓虹燈的管控。
現在,烏節路……等商業街區的霓虹光影已經成為新加坡夜間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新加坡理工大學酒店管理系副教授劉趙平說道:儘管新加坡政府沒有針對「夜間經濟」做出整體規劃;但政府各部門出台的很多規定和政策都涉及「夜間經濟」,它們也參與了一些相關實踐,實質性地影響著新加坡「夜間經濟」的發展。
每年新加坡旅遊局都會參與到當地眾多夜間活動的舉辦和運營當中,目的就是通過推出夜間「亮點」項目來吸引遊客。這些活動中,有些活動本身雖然是免費入場的;但是卻給周邊的餐飲、零售……等產業帶來了人流與消費,同時還能促進新加坡酒店住宿行業的業務增長。
新加坡旅遊局景點、娛樂及旅遊概念發展部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充滿活力的夜間生活場景,對新加坡旅遊業有著積極的貢獻。

新加坡旅遊局與多個組織合作,共同創造新加坡優質夜間生活,並舉辦各種夜間活動,其中包括:「 亞洲50大酒吧評選 」和「 新加坡雞尾酒節 」等。
此外,該部門也與其他政府機構比如新加坡內政部和新加坡警察部隊密切合作,以解決可能出現的社會和安全問題。
新加坡旅遊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新加坡夜間生活場景持續湧現,能吸引各個年齡段遊客的夜間活動不斷增加;其中包括:新加坡動物園的「幻光雨林之夜」和濱海灣的「照亮新加坡」燈光表演。

新加坡旅遊局對夜間活動持歡迎和支持態度,一方面繼續增加此類活動;另一方面與景點合作延長其開放時間,以提升新加坡作為全球娛樂目的地的吸引力。
新加坡多個政府部門分別參與到了各類夜間活動的舉辦和運營當中,這些活動是「夜間游」的重要元素,極大促進了新加坡「夜間經濟」的發展。

就在今年8月,新加坡國家文物局主辦的年度夜間休閒活動「新加坡仲夏夜空」又已再度上演。
「以人為本」
新加坡在促進「夜間經濟」發展的同時,較好地保障了社會安全,並且平衡了遊客與居民的需求。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一方面是因為新加坡法制健全,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無論是新加坡政府還是居民,在「夜間經濟」的發展中都很重視「人」的需要。

首先,新加坡在安排「夜間經濟」地點時重視附近居民的需要。
新加坡政府在調整城市規劃時,考慮到了酒吧街、美食街、購物中心……等可能涉及「夜間經濟」的場所和街道會比較熱鬧,因此不會把這些場所安排到與居民住宅過於接近的地方,這樣就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矛盾。
其次,新加坡「夜間經濟」發展過程中,政府會隨時出台或調整相關政策法規,以平衡經濟發展與居民需要的關係;同時相關參與者也會確保夜間經營滿足居民訴求。
新加坡政府對特定場所和區域的夜間經營有各種要求和限制,比如:為了減少噪聲和對居民的干擾,社區活動必須在晚上10:30結束,大部分商店也要於晚上10:30關門。

同時,民間的「夜間經濟」參與者也會注意讓自己舉辦的夜間活動安全、不擾民。
再次,新加坡政府及時追蹤權衡「夜間經濟」發展。

「新加坡F1大賽」是新加坡「夜間經濟」的一個「拳頭產品」。由於賽事需要,每年賽事舉辦期間,新加坡濱海灣附近都會封路,居民通勤出行、周邊商場銷售不可避免受到影響;因此是否繼續舉辦該項賽事,已經多次在新加坡社會引發了巨大爭議,新加坡政府利用幾次續約的時機,反覆檢討權衡舉辦該賽事的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