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殖民地風格建築
新加坡有著最具活力及多樣性的建築風格
隨便在市中心任何地段走一走
就能看到大量讓人回想起英國殖民統治時期的建築
它們多為歐洲新古典風格和帕拉第奧式風格
這些建築至今仍巍然屹立
並作為辦公室
餐館和精品店繼續使用
英國聖公會教堂
新加坡很多殖民地風格的建築
出自喬治科爾曼等世界最負盛名的建築師之手
喬治·科爾曼設計了
聖格雷戈里的亞美尼亞教堂
和新加坡第一個英國聖公會教堂
即舊聖安德魯斯大教堂
後者因遭受雷擊而嚴重受損
最終被拆除重建
科爾曼大街以喬治·科爾曼的名字命名
並經過他的故居——科爾曼府邸

維多利亞劇院
維多利亞劇院及音樂廳原本是新加坡市政廳
有著標誌性的鐘塔
受維多利亞時代復興運動的啟發
工程師約翰·班納特於1862年構思出一種新的建築
可以融集會、地方戲曲和劇院功能於一體
這是新加坡第一座在窗戶上體現義大利風格的建築
二戰期間,這座建築臨時成為醫院
戰後,維多利亞劇院和音樂廳再次成為演出場所
2010年
為了保護其結構及其作為劇院和演出場所的功能
此建築經歷了重大修葺
如今,這座被親切地稱為大舊聖母院的建築
再度向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和演藝人敞開了大門

新加坡國家博物館
新加坡國家博物館的設計初衷是用作博物館和圖書館
收藏該地區的文化及歷史文物展品
後來,此館成了有名的動物學展品收藏地
其欄杆有著明顯的倫敦風格
與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的風格非常接近
博物館保留了英式建築風格
並於二十世紀80年代到二十一世紀期間分階段進行了擴建
如今,它又增設了一個超現代的玻璃結構
和一個連接新老建築的玻璃通道

高等法院
1937年,高等法院奠基時所用的原基石
是當時新加坡歷史之最
這棟建築出自建築師弗蘭克沃德之手
至今仍屹立在通往這座城市最著名的園林之一
巴東園林的途中
是令人引以為傲的地標性建築
巴東園林曾舉辦過數次國慶遊行慶典
法院在寬敞的大廳外特別設計了
18根科林斯式圓柱和高高的天花板
正是這種建築風格的特色

新加坡豐富的殖民地風格建築
不僅局限於公共建築和著名的私人宅邸
還有大量的黑白洋房
20世紀30年代之前建成的
這些寬敞的建築至今
仍有部分作為住宅和時尚的商務場所使用
其雙色外立面以及正面的黑白兩色木質百葉窗
使其別具一格,十分搶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