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林大柱,這是我第八個Weekend Vlog,這周和好友回到了我的母校NTU,畢業後,幾乎每一年都會回去一趟,而和好友是時隔畢業三年後第一次一起回去。由於我的學校實在是太大了,這期主要介紹三個比較值得參觀的建築和我的宿舍樓。
由於微信視頻畫質太差,視頻連接:
https://v.qq.com/x/page/y0918cpg7ta.html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是世界上最美的校園之一,雖然不是旅遊必打卡景點,但由於校園的建築已吸引不少的旅客前往參觀,在校園可以感受遠離市區的綠植南洋風格,讀書的時候很喜歡拍攝校園各個角落,推薦三個拍照必打卡景點給大家吧!


小籠包-THE HIVE

作為NTU的標誌性建築,Hive是蜂箱的意思,寓意著整個建築像層層疊加起來的蜂箱,而因為整個建築像蒸籠,被大家親切的稱之為「小籠包」。

(圖一源於網絡,圖二攝於2016年畢業照)
Hive是南洋理工大學的學習中心,該建築的設計師是一位來自英國的知名設計師Tomas Heatherwick,56間教室置於一個沒有其他大學建築中常見的往往造成分離與隔離的走廊結構之中,而富有滲透性的形態使得學生可以從360度的任意方向進入一片連接所有獨立塔樓的中心區域。

(該圖攝於2016年4月)
除了教室,其他空間都沒有配備空調,採用了大量的天然植物,內部垂直式綠化裝飾與屋頂階梯式陽台加強了花園式的氣氛。綠化也減少了太陽的強烈光線和自然熱度,從而減少對人工製冷設備的依賴,也緩解了熱帶的酷暑。

(該圖攝於2019年8月)
該建築物的道立式造型使上層樓遮蓋了下層樓,進一步降低了太陽的照射熱度,因其可持續性的特點獲得了由新加坡政府頒發的BCA綠色標誌白金獎。

心形建築-藝術設計媒體學院ADM


(該圖源於網絡)
由新加坡的建築規劃公司 CPG Consultants 以「無形的建築」概念設計融入自然的ADM學院大樓,最主要特徵是它的透明外表和連續性,這兩點在內外環境中皆有體現。

(該圖攝於2016年畢業照)
一種連續性的感覺貫通建築內部始終,從主入口門廳、各種內部空間道草皮屋頂。最具特色的是兩片與地面相接、其上植有草地的緩坡屋頂,兩旁留給人行走的踏步,順著踏步可以輕鬆從地面「漫步」道建築頂部。

(該圖攝於2016年3月)

校園CBD-North Spine Plaza

位於主教學樓北區學習中心號稱NTU的CBD-North Spine Plaza,由DCA Architects Pte Lts建築事務所設計,這裡能滿足學生的吃喝生活必需品的購物需求。同樣是採用綠植環保的建築設計,連接學校最大的圖書館,給師生提供了一個學習休閒的好去處。


(圖片攝於2016年)
交通
建議路線:HIVE-North Spine Plaza-ADM
【Taxi】直接打車到NTU的HIVE
【地鐵-公交】Boon Lay文禮站(綠線)下車,出站後左邊是公交總站,搭乘179路公車在Yunnan Gdn站下車,步行抵達HIVE
BGM
Acreix - Forever Gone
Dripice - Escape
Blouse - Into Black
我們下周vlog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