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小六會考改革啦!
」
小六會考(PSLE)
新加坡小學課程的主要內容涵蓋了英文、數學和母語。學生也修讀其他科目,如美術、公民與道德教育、音樂、社會科學與體育。學生將從小三開始學習科學。
學校將在小五至小六年紀的階段提供基礎或普通水平的英文、數學、母語和科學課程。
每一名小六學生都必須參加小學離校考試(PSLE)。這個考試將評估學生的學習能力,以便讓他們進入適合自己的學習進度和能力的中學。除了PSLE的成績,學生也可以根據其他方面的成就和才華,通過直接招生計劃進入他們理想的中學。

1
今年小四生首批受影響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最新報道,明年的小五小六生接獲的考試成績單將列出學生各科的積分等級和總成績,讓學生和家長熟悉新制。另外,學校也將在年底根據小四生年終考試成績,建議他們升上小五時選擇普通或基礎水平科目,並評估他們是否適合選修高級母語。
小學離校考試改革後年落實,今年小學四年級生將是首批採用新的小六會考積分等級制的學生,新加坡教育部公布更多細節,讓學生和家長年底選擇普通水平或基礎水平科目,以及是否選修高級母語時,有多一些參考依據。
新加坡教育部三年前宣布從2021年起,小六會考以「八級」的積分等級(Achievement Level,簡稱AL)制,來評估學生自身學習表現,不再採用與同屆考生成績相比較後計算的總積分(T-score)。這麼做是為淡化過度看重成績的心態,減少不必要的競爭,並讓學生有更大靈活度與空間去發展各自的強項與興趣。
新積分等級制落實後,考生每科考獲的積分等級介於AL1至AL8,AL1是表現最優秀的等級。因此,學生在小六會考四科總成績介於4至32分。
2
基礎科目成績將轉換成積分
從明年的小五生開始,學校發給小五和小六生的學校考試成績單將列出學生各科的積分等級和總成績,讓學生和家長熟悉新制。
各小學每年年底根據小四生年終考試成績,建議他們升上小五時按各自學習進度,選擇普通(Standard)或難度較低的基礎(Foundation)水平的科目,以及評估他們是否適合選修高級母語。
新加坡教育部在昨天最新公布的細節中說明基礎水平科目的成績等級,如何對應新的小六會考積分等級制,供年底須決定科目組合的小四生及家長參考。
目前,基礎科目的成績分五個等級(一、二、三、四和U等)。積分等級制落實後,基礎科目的成績等級減至三個,即A、B和C。由於基礎科目難度較低,學生考取一等成績,並不等同於普通水平科目的AL1。
在分配中學學額時,新加坡教育部將把基礎科目三個成績等級,轉換成積分等級制下的AL6至AL8,以計算總成績。也就是說,學生的基礎科目若考獲最佳的A,等同於積分等級制中的AL6。
每年的小六考生中,修讀至少一門基礎科目的考生平均占約一成。

新加坡教育部副教育總司長(課程)孫桭煒指出,修讀基礎科目的人數不多,無須過度細分學生的成績,而該科目成績轉成積分等級制,是為反映基礎與普通科目的程度差異。
「基礎科目讓學生以較和緩的進度學習,考試要求、學習範圍也比普通水平科目少得多,因此積分等級的標準須反映兩者差異,這個做法與現有制度是相似的。現有制度下,在轉換為總積分制的時候,類似考量也已經存在。」
孫桭煒鼓勵家長在引導孩子選修普通或基礎科目時,以興趣和能力為考量。他指出,不能適應普通科目的學生,或會失去學習動力,如果他們較適合基礎科目的進度,反而能在學習過程中建立自信,打下良好基礎,升上中學後能更順利地修讀中學課程。
他強調,中學科目編班計劃下,學生即使某一科在小學時以基礎水平修讀,只要成績優秀,升中學後仍有機會以更高的水平修讀該科目。「學生升上中學後的發展,不會受限於他們小學時科目的選擇。」
3
宣布中學高級母語選修條件
新加坡教育部也宣布中學高級母語選修條件,供考慮要不要在小五修讀高級母語的小四生和家長參考。在積分等級制下,選修中學高級母語的條件,是小六會考四個科目總成績須不超過8分;或總成績介於9至14分,但當中在母語科考取AL1或AL2等級,或高級母語科考取特優或優。
新加坡教育部將在2021年上半年,提供各所中學以積分等級計算的截分點,幫助家長和學生選中學時做知情選擇。這些截分點將按2020年中學分配活動結果來推算。

4
選校排序未來更重要
改革後的中學分配製度更注重學生的選校排序,與目前制度相比,未來不切實際填寫中學志願的學生,可能會錯過入讀心儀學校的機會。
小學離校考試(PSLE)採取積分等級(AL)制度後,學生之間的成績差距幅度收窄,預料將出現更多同分的考生爭奪同一所學校學額的情況。
新加坡教育部為此在2016年時宣布推出新的「定奪標準」(tie-breaker),除了將學生積分等級總分作為錄取時的首要考量,學生出現同分時,將按其國籍身份、選校排序,以及電腦抽籤結果排出錄取先後次序,三者重要性依次遞減。
以兩名總成績同為八分的學生為例,考生若是新加坡公民,則優先考慮錄取,其次是永久居民,最後才考慮國際學生。
如果學生身份相同,選校排序將起決定性作用。
例如,公民學生A把甲中學列為第一志願,公民學生B把甲中學列為第二志願,學生A會優先分配到學額。
5
目前須以電腦抽籤分配學額
目前的制度,學生的選校排序雖是分配中學時的一項考量,但碰到總積分(T-score)相同的學生爭奪同一學額時,選校排序並不會為任何學生帶來優勢,即學生都須以電腦抽籤分配學額。
新加坡教育部昨天(25日)表示,設定這項定奪標準,是要促使學生和家長擇校時作更為全面及深入的考量,切實衡量學生的能力與興趣,以及學校的傳統、校風、特色、課程輔助活動和離家距離等,選擇更適合學生成長與發揮的中學。
據教育部早前解釋,以新的積分等級制對中學分配進行模擬測試後發現,經過學生身份、選校排序的定奪後,估計九成以上學生不會受電腦抽籤影響。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關於
留學新加坡的問題
可以添加小新君諮詢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