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拾趣(4)

2019年05月19日   •   2萬次閱讀

4.魚尾獅公園

9號一早,我們來到新加坡的濱海灣。

濱海灣是新加坡東南的一角,緊鄰新加坡海峽。這是被精心打造的臨海的成功地段(圖4-1)。這兒已成為獅城最

新的城市象徵,它在新加坡豐富多樣的城市組合中,迅速成為一塊頂級處所(圖4-2)。這兒集金融中心、科技博物

館、歌劇院、藝術、大飯店、會展中心、植物園、賭場於一身,在文化、娛樂和商業方面變成了一個熱點,又是旅遊度假的勝境,一座讓你樂不思蜀的夢幻之地,享譽世界。

魚尾獅公園(圖4-3)就在濱海灣的西岸,很小,面積僅2500平方米,僅是標準足球場的35%。

可它就因為有一座立著的虛構的魚身獅頭的怪獸,現在人們把它叫魚尾獅 (Merlion)而名揚全球,成了當今新加坡的標誌和象徵。

魚尾獅主塑像(圖4-4)高8.6米,重70噸,造型趣味而

極富創意,全身潔白、雙眼含笑,毛髮豐美、鱗片鮮活。白色水花日夜不停地從獅口中噴灑而出,噴入河中、奔向大海。為新加坡河畔一帶的景致營造了美好的氣氛。

坐立在水波上的魚尾獅,其設計概念是將現實和傳說合二為一:獅頭代表傳說中的「獅城」,魚尾浮泳於層層海浪間,既代表新加坡從漁港變成商港的特性,同時也象徵著這裡的市民的祖輩飄洋過海,謀生求存的刻苦耐勞精神。

因其周圍平坦開闊,為突出了魚尾獅 的美麗和偉岸,在這裡建有一平台,遊客可走至魚尾獅四周拍照。有時平台上還舉辦各種藝術表演和娛樂活動。白天,魚尾獅在與它有些距離的東北西三面,極具現代特色的雄偉建築物的烘托下,更展現了迷人的噴水英姿;到了夜間,公園又能搖身一變,成為鬧市中人們尋找悠閒浪漫的寧靜場所(圖4-5)。

大魚尾獅的西邊不遠處,還立著一座高2米、重3噸的小魚尾獅塑像(圖4-6),獅身由混凝土製作 ,表面裝飾的是陶瓷鱗片,而眼睛則是紅色的小茶杯。與霸氣的大魚尾獅塑像比,它就小巧可愛多了。

魚尾獅公園是沒有設遮攔的免費遊園,因此這裡有來自世界各地的人,自由自在地欣賞魚尾獅的風采和附近的怡人景色。園內建有可承受300人的看台,遊人站可在看台上四處張望,還可以分別以金沙酒店、金沙娛樂城、海濱公園,金融中心等為背景,從正或側面與魚尾獅合照。有時看台成了舞台,觀眾坐在階梯上,就能背靠濱海灣,在星空下欣賞音樂會和精彩的表演。公園內還設有購物商店、飲食店,供遊人之需。

魚尾獅塑像的誕生,還真有故事。

在公元十四世紀,新加坡這塊地方稱為「淡馬錫」,意為海域。蘇門答臘的昨佛逝王國的王子看到遙遠依稀的「淡馬錫」島影,非常神往,決意要親自乘船來看一究竟。僕人們陪著王子乘船在大海上行駛,天氣突變,海浪翻卷,船顛簸著開始下沉。王子命令將船上的東西扔下海,減重要緊。東西都扔光了,只剩僕人,船仍在下沉。一個僕人說:「王子,一般東西都扔光了,僅有一件沒扔,我說出來,可您千萬不要把我仍到海里去。」王子說:「你就放心說吧,我不會傷害你的。」僕人說:「就是您頭上的王冠沒扔。」王子略一思索,便說:「現在只有生命最為重要,人都死去了,王冠還有什麼用呢!」開明的王子毅然將王冠丟下海去。

霎時,奇蹟出現了:洶湧的海水立刻風平浪靜,他們瞬間脫險。在快要靠近海岸的時候,看到一隻美麗的動物從王子眼前奔走過,這神物頭黑胸白,長著獅子的頭,魚的身子和尾巴。這就是魚尾獅的傳說。因此,王子將這「淡馬錫」海岸改名為「新加坡拉」(「Singapura」,在梵文中的釋意為「獅子城」)。「新加波」,「獅子城」就這樣傳開了。

1964年,時任,范克里夫水族館館長布侖納先生受歷史傳說的啟發,設計了魚尾獅圖。兩年後被新加坡旅遊局用作為標誌。後由雕刻家,林浪新先生和他的兩個孩子於1972年5月共同雕塑完成了大小兩尊魚尾獅雕像。9月15日,當時擔任新加坡總理的李光耀為魚尾獅塑像主持開幕。他在致詞時表示,希望魚尾獅能成為新加坡的象徵,就如艾菲爾塔是巴黎的象徵一樣。為了紀念這項盛事,制定了一塊銅匾,銅匾上刻有獻詞:「魚尾獅是新加坡迎賓好客的象徵」。

在此後的這數十年里,魚尾獅成功打造出新加坡的國際形象。隨著新加坡大力鼓勵發展旅遊業,加之旅遊局有力的促銷策略,新加坡作為一個旅遊勝地的知名度也打響起來,魚尾獅塑像更成為吸引外來遊客拍攝照片的最佳鏡頭。由於「魚尾獅」具有顯著的表征性,這個原屬商用的標誌,從旅遊的層次,逐漸擴大,在新加坡提升至無所不在的各個領域和層面,甚至最終被圖騰化和神聖化起來。

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