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新加坡新公民,環境心理方面暫時還不適應?或許李顯龍總理會告訴你答案

2019年09月02日   •   8892次閱讀

新加坡很長一段時間以來

被譽為外國人士工作和生活首選地,

國際人才最青睞的國家!

新加坡在人才競爭力指數上全球排名第二

據全球最大人才服務公司瑞士德科(Adecco)發布的《2019年全球人才競爭力指數報告》,新加坡排名第二,僅次於瑞士。

該指數在今年報告中側重於創業人才,結果也進一步表明,排名最高的國家和城市,往往對創業人才最開放。國家的數字化和全球化也正在增強創業人才的作用。報告還發現,這些國家正在發展更強大的人才中心,國家的重要性日益增加。

另在《全球營商環境最佳》排行榜中,新加坡也是位列全球第二、亞洲第一。新加坡被評為全球最容易創業經商的亞洲國家,有著對中小型企業投資者的更完善的保護法及福利,還有針對不同規模企業的稅務政策減免。

為什麼新加坡更受大家青睞?

先進的基礎設施

先進的基礎設施,這包括該國的機場、高速公路系統、地鐵、網際網路基礎設施、商業建築、博物館、酒店和公園。許多基礎設施是在過去十年里發展起來的,所以它是非常現代化和新的。除了創建一個令人愉快的工作環境外,這個基礎設施還提高了其業務的生產率。

自由的稅率和企業減稅政策

一直困擾企業家的一個問題是稅收,高稅率,按時繳納正確的稅款,一直是企業家的弱點。而新加坡擁有既簡單又合理的稅收制度。沒有資本利得稅、銷售稅、股東分紅稅等複雜稅制,只有企業所得稅最高17%,且前3年有部分減免政策,有效稅率4.25%-8%。

沒有外匯管制

新加坡允許外國人持有新加坡公司100%的股份,對注資無限制。新加坡對利潤匯回他國沒有任何限制,出售企業的資本收益也不徵稅,新加坡沒有外匯管制,給企業提供極大的靈活性。

避免雙重繳稅

新加坡與50多個國家有廣泛的避免雙重徵稅協定(DTA)。新加坡為沒有DTA的國家提供單邊稅收抵免(UTCs)。因此,新加坡稅務居民公司不太可能遭受雙重徵稅。新加坡與以下國家都簽署了免雙重徵稅協定。如澳洲、加拿大、中國、英國、日本等大國。

有利的移民條款

新加坡的自由移民政策為該國帶來了全球人才,新加坡讓外國專業人士更容易獲得並保持工作簽證或永久居留身份,該國近三分之一的勞動力來自海外。

外國專業人士可以通過公司名義申請到工作簽證(Employment Pass),持有一定月薪的工簽人士可申請攜帶配偶及21歲以下的未婚子女甚至主申的父母來新加坡居住,工作簽證(S准證SP和E准證EP)是目前移民新加坡申請永居最通用且成功率較高的一種途徑。同時,主申可以攜帶合法結婚配偶及21歲以下未婚子女一同轉永居。

因此,我們的結論是:新加坡是真正的創業及移民的好地方!

另外新加坡良好便利的公共和私人交通、醫療水平高、生活環境安全健康、出國方便、學校優秀、文化機會無限、這些也給居住在這裡的人們提供了最高質量的生活。

這麼多優厚的待遇,自然吸引著海內外的無數人才定居新加坡。

李顯龍總理在公民宣誓儀式上講話

在前天(8月31日)上午,新加坡全國公民宣誓儀式在宏茂橋工藝教育中區學院舉行,149人從李總理手中接過粉紅色身份證成為新加坡公民。

圖源:聯合早報

李總理也指出,宣誓成為我國新公民的人當中,有不少早已在內心深處認定自己是新加坡人。

「許多已經在這裡生活、工作或者學習多年,甚至在這裡成家,你們除了已經融入新加坡社會,適應這裡的文化,也知道如何與鄰居、同學、同事和朋友相處。」

新公民有在不同地方生活的經歷,也帶來能加強我國經濟的新技能與經驗。新加坡李顯龍總理指出,這些不同的視角、價值觀,以及文化將豐富我國社會,為獨特的新加坡人身份認同,增添色彩。

他對在場的新公民說:「當你們參與社區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紮根,編織人生故事的時候,也在為新加坡的故事添磚加瓦。這就是新加坡取得進步的方式。」

今年也是新加坡開埠200周年。新加坡李總理指出,新公民能夠在這個別具意義的年份宣誓效忠新加坡別具意義。

「成為公民是深刻的個人承諾,就如建國元勛拉惹勒南所說的,當一名新加坡人和祖先從哪裡來無關,而是一種信念和選擇。」

李總理表示,許多新加坡人的先輩也從不同國度移居而來,最終做出相同的抉擇,在這裡落地生根。

「我希望你們未來也能對我國多元文化、多元種族社會做出貢獻……和其他新加坡人攜手合作、關懷彼此並締結友誼,一起為所有人以及子孫後代打造美麗的家園。」

李總理說的沒錯,換過粉紅色的身份證,你就是新加坡的公民了。一旦成為新加坡的公民就要在內心深處認可新加坡。

如何適應新的環境

即使生活會跟移民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來到陌生的國度,面對周圍新奇的人事物都需要我們一一去適應。

因此,面對文化差異,不要迴避,不要排斥,要說服自己去了解它、認識它、熟悉它、接受它。

第一,對待文化差異要秉持正面、積極、善意的心態,不妨從欣賞的角度看待不同的文化。把經歷文化差異當作一種難得的跨文化、跨國界的全新人生體驗;不要假設他人一定會和自己一樣,更不要事事挑剔、事事苛求。

不要拿自己的長處去比人家的短處。如果要比華語的標準程度,當地人尤其是年輕一代自然遜色 。因缺乏語言環境自然趕不上你;更沒有必要指責人家的英文不標準。

所謂英文,決不僅僅是幾句口語,還包括研究或應用的熟練程度。要知道,英文已經成為當地人從一出世就開始學習和使用的母語,更是行政、商業活動中的工作用語,再不標準也沒有妨礙當地人和外國人的溝通,也沒有影響新加坡的進步和發展;要知道,新加坡每年考取歐美名牌大學的人數有很多。

第二,要踏踏實實地去學習、去工作。學英語,學專業,儘快提高自己的語言水平和工作水平;過好語言關、生活關、工作關,儘快適應新加坡學校對學生的要求以及新加坡公司和老闆對員工的要求。沒有必要常常把歧視、不公平掛在嘴上。

從本地各級學校的優秀學生名單以及各個公司、機構的骨幹名單上,我們可以看到新加坡實際上並沒有埋沒新移民的聰明和才智。當然,要有耐心,不要急功近利、急於求成。

新來者是把原來故國的熟地丟掉重新來拓荒,當然要有一段耕耘的時間。只要辛勤耕耘,何愁沒有收穫。當然,也不要期望值過高,否則會給自己太大的壓力。

就說二次創業吧,不過是一種美其名曰的自我激勵罷了,說穿了其實也就是謀生。

第三,新來者既要把自己當成客人,就要有身為客人的為客之道,這就是尊重主人、感激主人

每每聚在一起便講主人的不是,得了主人的好處也不領情,反而是怨言多多,久而久之只會引起主人的反感。

同時又不要把客人當得太認真,否則就會常常在等著別人的熱情招待,常常會覺得別人是不是冷落了自己。

第四,新來者要適應當地的公司文化,學會和公司的各族同事打交道。要埋頭工作,不談論政治,不談論是非。

向本地員工學習敬業、效忠和規範的企業文化;尊重他們的文化、習俗和信仰;要儘量參加社會活動、社區活動,多和外界交往,開闊視野,不自我封閉。

實際上,新移民的文化衝擊問題已經引起了從官方到民間的普遍重視。今年上半年,新加坡教育部兼社會發展及體育部政務部長曾士生和數名國會議員就和新移民進行了多次對話。

三江會館等老華社紛紛向新移民伸出了熱情的雙手,促進他們和老移民的交往;天府同鄉會等新移民社團也組織過多次的交流,推動新移民更好地融入本地社會。

對新移民來說,移民是自己選擇的一條新的道路,但並不是一條平坦的路。既然選擇了這條路,就要有決心、有信心走下去,走出一個美好的明天。面對新的環境,要麼去改變環境,使環境適應自己。

要麼去改變自己,使自己去適應環境。看起來是兩種選擇,其實大家心裡都明白,選擇只有一種。

有一副對聯,作為本文的結束語,也和新移民朋友共勉:事在人為,休言萬般都是命;境由心造,退後一步自然寬。

如果您想了解有關

新加坡德威國際學校

詳細校訊以及申請詳情

請掃描下方添加小新君進行諮詢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