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U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陳曉東教授當選德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德語:Deutsche Akademie der Naturforscher Leopoldina – Nationale 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en,簡稱Leopoldina),這是世界上最歷史悠久的科學院之一。此次選拔基於嚴格的學術卓越標準,表彰了陳教授的傑出科學貢獻。

陳曉東教授
來源:ntu
科學貢獻及影響
陳教授是全球公認的材料科學家,以其結合軟生物電子學和納米技術進步的開創性研究工作而聞名。他的創新工作促進了共形介面的開發,彌合人與技術之間的差距。
他的研究創造了用於生物電子接口的先進材料,可以將生物信號轉換為電輸出。這為開發世界上第一個基於植物的機器人以及通過結合視覺和觸覺傳感器將手勢識別技術提高到 100% 準確度鋪平了道路。
在另一項工作中,陳教授開發了一種人工神經網絡,通過準確評估肉類新鮮度來增強食品安全,準確率高達 98.5%。他的研究對先進假肢、醫療保健可穿戴設備和其他智能應用的開發具有直接影響,展示了他的工作的實際應用。

陳曉東團隊開發可穿戴柔性電子手套
來源:《聯合早報》
除了帶頭開展突破性研究外,陳教授目前還擔任著名期刊 ACS Nano 的主編,在擴大該期刊的影響力和全球讀者群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他的獲得了很多獎項的認可,包括新加坡總統科學獎、Winner of Falling Walls、Friedrich Wilhelm Bessel Research Award,以及2023 年Dan Maydan Prize for Nanoscience Research各大獎項。
此外,陳教授是南洋理工大學唯一一位兩次獲得新加坡國家研究基金會研究員獎的教授。
迄今為止,陳教授已在眾多高影響力的科學期刊上發表了 400 多篇論文,引用次數超過 42,000 次,H 指數為 120。他的作品被 100 多家知名媒體報道,包括 BBC News、Reuters、Business 《泰晤士報》和《每日郵報》。
研究轉化
陳教授致力於轉化基礎研究,這體現在他追求卓越的領導力和合作,以加速其技術在行業的實施。他擁有 50 多項已申請/已授予的專利,其中許多已授權給公司進行進一步的商業開發。他的發明,例如基於塑化絲的人造表皮和可穿戴觸覺傳感器,正在與相關行業進行皮膚護理產品開發的驗證測試。
國際合作
陳教授與德國保持著深厚的聯繫,他在德國明斯特大學以最高成績獲得了博士學位。多年來,他與馬克斯·普朗克學會的頂尖研究人員(例如Markus Antonietti教授和 Joachim Spatz教授)進行了廣泛的合作,最終產生了有影響力的出版物和創新。
他對促進德國和新加坡之間關係的承諾體現在馬克斯·普朗克-南洋理工大學人工感官聯合實驗室的成立以及鼓勵兩國之間聯合研究和學術交流的持續舉措中。
德國國家科學院
360 多年來,Leopoldina一直是通過科學促進公共利益的權威代言人和倡導者。自 1652 年成立並於 2008 年被認可為美國國家科學院以來,Leopoldina一直致力於為政策制定者提供公正的科學指南,同時為全球科學界提供倡導。該學院以其超越地理和學科邊界的學術努力的統一而致力於進步而自豪。

Leopoldina 的主樓
來源:維基百科
陳曉東教授當選Leopoldina院士突顯了NTU對促進科學理解和改善社會的共同承諾。這次享有盛譽的選舉不僅表彰了他傑出的科學成就,還體現了NTU的研究水平以及新加坡作為全球科學創新中心日益增長的重要性。 請大家一起祝賀陳教授取得這一非凡成就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