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哪裡吃飯最便宜,這得拿數字說話

2019年08月06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哪裡吃飯最便宜,這得拿數字說話

在大眾的印象中,在一座繁華的城市中,吃飯最貴的地方往往在市中心,而且是越靠近中心,價格也就越貴,這基本上屬於一個世界性的嘗試問題!

新加坡政策研究所社會研究室(IPS Social Lab)一組研究員去年7月至11月間在全島26個鄰里的100多家小販中心和咖啡店,收集食物價格資料,並在最近公布「小販食物價格指數」(The Makan Index)完整報告。

研究員最大的宗旨是了解本地不同鄰里的生活費,而既然在平均住戶開支方面,食物上的花費占顯著部分,他們因此希望從小販食物價格著手,進行對比。

在2015年的時候,根據公關公司萬博宣偉(Weber Shandwick)的一項調查,在外用餐的本地人當中,有高達八成會選擇到小販中心。

在這次的調查中,研究員到每個鄰里的至少三家小販中心或咖啡店收集食物價格資料,並以雞飯、兩肉一菜和兩菜一肉雜菜飯、雞肉黃姜飯、馬來炒飯、咖啡烏(指加糖黑咖啡)和美祿(Milo)冰七種食品與飲料的平均價格作為基準,進行統計和排名。

由於一些地區,例如烏節路一帶與大士的公共住屋比率不高,因此研究沒有把這些地區包括在內。

最後得出的結果是:較靠近中央商業區的紅山和女皇鎮區小販食物就最便宜,碧山和馬林百列的食物則最貴,兩個不同社區的食物價格也可相差近20%。

排名第一即小販美食價格最低廉的組屋區是紅山與女皇鎮,這兩個鄰里打成平手;第三名則是大巴窯。

碧山、馬林百列與三巴旺區的居民到小販中心吃飯時,則普遍得承擔更高的用餐費用。

以一碟雞飯為例,紅山區的居民平均只需付2元7角左右,而住在碧山的居民則平均付3元5角。一杯咖啡烏在紅山平均賣8角,在碧山則賣1元。

研究員也將食物價格指數與各區的社會經濟情況做對比,發現屋齡較高的成熟組屋區、有較多65歲及以上年長居民的社區,以及租賃組屋較多的社區,小販中心的食物售價都較低。比如女皇鎮目前有超過兩成的居民年齡在60歲以上,他們對食物的價格很敏感,因此小販也不敢亂起價。

食物價格較高的地區,多代同堂的住戶則比較多。

綜上所述,就是人口相對集中的老區,老人家多了價格就低,年輕人多的地方價格就高,這明擺著坑年輕人啊!這說明年輕人們都「手」大,看看商機無處不在,稍不留神就給人家鑽空子了!

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