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留學
常見誤區

現在,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有更好的發展,選擇讓他們留學新加坡深造,不僅能得到專業提升還可以開闊視野,為今後的工作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但是怎麼選擇更合適的學校?在擇校時又會遇到哪些常見的誤區?今天文曲新小編就整理了一些關於新加坡留學的常見誤區,趕緊來看看吧~
誤區一:小學可以任意插班
許多家長在得知幼兒園、小學就能夠留學新加坡,就立刻來諮詢文曲新能插班入讀新加坡學校嗎。
答案是可以的,但是小學不能夠任意插班,要進入政府中小學,是需要參加AEIS/S-AEIS考試的。

新加坡政府中小學國際學生統一入學考試AEIS(Admissions Exercise forInternational Students)是由新加坡教育部專為有意申請就讀新加坡政府中、小學的國際學生統一組織、安排的入學考試。
考試時間為每年9月。順利通過該考試的國際學生將在次年1月份直接入讀新加坡政府中小學。學生的母親或者外婆、奶奶,可以享受陪讀政策!

S-AEIS是AEIS的補充考試。未能通過當年AEIS考試就讀政府中小學的國際學生,可以申請報名參加下一年的S-AEIS。
需要注意的是,年齡段越低,考試難度相對越低,越容易通過AEIS考試。
誤區二:私立院校都是野雞院校?
新加坡是全世界公認的教育資源最好的國家之一,新加坡的私立院校也都是經過教育部核准認證的正規學校。
現在大部分的私立院校文憑被中國認證,學生回國後不僅可以正常報考公務員,進入國企工作,還可以享受到多種留學生回國福利。

新加坡的私立學校一般和大英國協國家、美國或澳大利亞等的知名學校聯合辦學,或者是這些國家大學在新加坡設立的分校。
新加坡私立大學的本科和碩士課程是代理國外大學的課程,合作院校越好在某種程度上也就意味著私立大學教學質量越有保障。
誤區三:讀書比在國內輕鬆
有些家長很認同新加坡的教育和培養模式,並覺得孩子在國內讀書很累,競爭壓力很大,所以就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讓孩子考入新加坡的政府學校讀書。
然而,孩子在新加坡就讀了一段時間後,他意外地發現,孩子與在國內並沒有兩樣,甚至覺得新加坡的家長更內卷,孩子間的競爭很大,一點也不輕鬆。

評價新加坡的教育,不能簡單以輕鬆或不輕鬆,或者是競爭大小來衡量,具體要看孩子自身的收穫和成長所得,要看孩子的付出和收穫是否成正比。
不管在哪個國家讀書,都有拼搏一族,也有躺平一族,但凡孩子想要做得更好,想要變得更優秀,一定不是輕而易舉可以實現的。但是不管如何,同樣的努力程度,同樣不輕鬆,在新加坡,可能會有更多的選擇,可能會有一個更好的結果。
誤區四:萬般皆下品,唯有GPA高?
新加坡的學校更加注重個人綜合能力、實踐經驗以及個人特長等等,所以即便GPA高分,並不意味著你在招生官眼中就是最優秀的。尤其研究生申請中,像MBA、金融等專業大都要求學生有實習或相關工作經驗等。

包括硬性條件與軟實力兩方面,留學申請的硬性申請條件包括:申請者的院校背景、GPA、語言成績等,而軟實力則包括活動經歷、面試能力等。
軟硬條件二者都可能成為申請成功的重要決定因素,若申請者想要在眾多申請者中脫穎而出,提高軟硬條件則會成為制勝關鍵。

誤區五:申請永久居民很容易/難
普通人申請永久居民,其中一個極具性價比的選項,就是通過留學的方式,以在讀學生的身份申請,不過有兩個條件,一是在新加坡居住滿兩年,二是參加過任何一項新加坡的全國性考試,比如小六會考、劍橋O水準或A水準等等。

這種途徑批覆機率高。如果不符合這些條件,那麼就只能選擇在畢業後,先申請工作簽證、進而再申請永久居民。
然而,不管是選擇哪一種方式申請,都有一定的申請條件要求,最終能否批覆,是移民局綜合權衡的結果,所以不能籠統的說,外國留學生,申請PR容易或不容易,具體要因人而異。
誤區六:語言成績差,名校無望
新加坡很多學校可以有條件錄取,即雙錄取,學生沒有語言成績或者成績不達錄取標準,學校會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配相應語言課,一般十周到四十周左右,語言達標後經過考試,即可進入正課。

新加坡有不少名校就是雙錄取,具體需要登錄各學校的官網查詢,是否支持雙錄取。
如果托福或者其它語言成績不是很理想,沒有達到學校的要求,可以申請雙錄取,上語言課接著進行語言達標測試,測試合格就可以進入正式課程啦!
以上就是新加坡留學的一些常見誤區和乾貨分享答疑,有幫助的話快快收藏哦!
